当前位置:首页 > 区块链新闻 > 正文

从技术角度诊断比特币的活性

来源: 互联网时间:2018-07-20 10:01:18

1.在质疑中生存的比特币

昨天,比特币在半小时内价格飙升了10%,受此影响,比特币现金、以太坊、Ripple和EOS的价格在一小时内也收获了6-10%的涨幅。

看到BTC又开始暴涨了,是不是开始欢呼雀跃了,先等一等。因为有人发现,昨天BTC的暴涨,其实又是Bitfinex在凌晨拉的。

根据数据统计,在18日凌晨1点左右,Bitfinex交易所钱包转出了两大笔比特币,一笔是833个,一笔是741个,而到了1点半左右的时间,交易所钱包忽然开始吃进比特币,在1点21分连续吃进484个、700个比特币,又在1点35分连续吃进40个、200个比特币,之后在2点半前后又陆续吃进了几笔大单。

USDT这一出自导自演的骗炮行为,如果还没引入新的资金,估计最终还是会像春药,药性过了,还是那个尿性。

有趣的是,与USDT爸爸强势奶比特币不同。

在比特币诞生的9年中,已经被行业知名人士宣布过52次死亡,再加上国内外知名媒体的看空、泡沫和死亡报道,到现在为止比特币大约已经死过319次了。

更有甚者,在今年5月,股神巴菲特还在股东大会上称“比特币是老鼠药的平方”,直言投资比特币与喝下毒药没有区别。

而今年6月27日到28日,中国四川某山村的一座比特币矿场因为暴雨天气发生矿难,当天,比特币算力从4300万TH/s暂时下降到 3000万TH/s,暴跌了30%。面对突然消失的算力,比特币的价格从27号的6300点一路跌至29日的5800点。

伴随比特币的价值起落,比特币的真实价值再次受到质疑。

那么,为什么舆论对于BTC存在如此多的质疑?为什么有人会对于“比特币死亡”如此深信不疑?

其实,如果单纯从BTC的涨跌,可能并不能从根本上诊断出BTC到底有没有活性,那么,怎样科学地判断比特币到底会不会死呢?

之前有一位区块链投资者Hans Hauge 在Seeking Alpha网站发表文章称,如果将比特币看作有机体,关注矿工哈希率、比特币唯一地址数量、比特币交易数量以及比特币开发活性四大数据,那么就可以通过有关于BTC行为数据诊断其生命体征。

笔者认为文中对于论据陈述不够详实充分,特以科普+论证的形式再次进行详细阐述。

本文前提:比特币的价值(这里说的并非投资过程中的价格)主要与矿工哈希率、比特币唯一地址数量、以及比特币交易数量高度相关。

当然,这些数据是不是比特币活性的充分且必要条件,还有待商榷。

过去三个月比特币价格

2.比特币哈希率

哈希率是衡量比特币网络处理能力的测量单位。为保证安全,比特币网络必须进行大量的数学运算。当网络达到10Th/秒的哈希率时,就意味着它能够进行每秒10万亿次的计算。

比特币哈希率(对数尺度),数据来源: blockchain.com

上图是比特币网络的哈希率数据(纵轴是对每月数据取对数)。

从图标可以看出,尽管比特币的价格在2018年下跌,但是比特币的哈希率仍呈持续增长趋势。今年6月份时,比特币的哈希率甚至超过了40 hash/s。

而在过去四个月的时间里,比特币的哈希率增长了100%以上。同期,比特币的价格却下跌了三分之一。

近四个月比特币的价格走势

近四个月比特币的哈希率走势

数据说明了什么?

即便比特币价格下跌,但是对于比特币矿工来说,开采比特币仍然是有利可图的,最起码矿工没有放弃挖掘比特币。

比特币协议的设计方式就是以固定的速率发行新的比特币。这使得比特币的挖矿成为一个竞争极为激烈的行业。当越来越多的矿工加入比特币网络,赚取利润变得越来越难,矿工必须寻求效率以削减生产成本。

但是,我们再来看一下比特币的哈希率的历史增长情况,从下图可以看出,比特币的哈希率是在2017年开始快速增长,特别是在2017年后半年比特币价格飙升的那个时间段,哈希率增幅巨大。此后,比特币的哈希率一直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从纵向时间维度来看,这种趋势的产生,至少可以证明矿工挖矿意愿并未受到比特币价格下跌而产生毁灭性的影响,矿工对比特币的投资价值的认可度以及主流社会对比特币的认可度依旧存在,而且还在不断地更新挖矿技术、进行相应硬件设备升级,来提高挖矿效率。

3.比特币唯一地址数量

比特币唯一地址数量(对数尺度),数据来源: blockchain.com

比特币地址,是一串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26位到34位字符串,就像一个物理地址或者电子邮件地址。这是别人付给你比特币时你唯一需要提供的信息。然而一个重要的区别是,每个地址应该只用于单笔交易。

通俗来看,比特币地址就是个人的比特币账户,相当于个人银行卡卡号,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你的比特币地址给你转账比特币,而每个人的比特币地址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区块链可以查到每个比特币地址的所有转账记录。

如果观察上图中的比特币唯一地址数量,可能会发现过去三个月比特币唯一地址数量有所下降。

但这没有太大关系,因为对比以往的数据,譬如说2011年的下降规模,这次的下降并不算大,而且数据依旧处于高位,下跌之后也趋于平缓。

另外,相关人士也曾对其进行过解读,认为该数据的下跌只是因为比特币网络手续费下降之后,人们开始把多个地址中的“零钱”统一转入一个地址,就像是把零钱罐里的钱换成现金,这样更容易花出去。

综合考虑2011年的下降规模的情况,这个趋势根本算不上比特币的死亡螺旋。

4.已确认比特币交易数量

因为比特币的交易数据被打包到一个“数据块”(block)中后,交易就算初步确认了。当下一个数据块链接在前一个数据块之后,交易会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在连续得到6个确认之后,这笔交易基本上就算是不可逆转地得到确认了。

而比特币网络将所有的交易历史都储存在“数据块链”(blockchain)中。数据块链在持续延长,而且数据块一旦加入到数据块中,就不会再被移走。数据块链实际上是一个分散的并由所有参与者组成的数据库,是对所有比特币交易历史的记录。

一般来说,交易确认意味着一笔交易已经被网络处理且不太可能被撤销。那么如果比特币真的趋于死亡,缺乏活性,那使用它的人也会快速下降,如果使用人数快速下降,那已确定的交易数量将趋于平稳(而非增加),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大部分数据均进行了取对数处理。

很显然的是,比特币交易数量还在稳定增长。从下面的表格来看,人们还在使用比特币网络。

比特币交易数量(对数尺度),数据来源: blockchain.com

5.比特币开发活动

我们知道,比特币的代码托管在github上,地址为

https://github.com/bitcoin/bitcoin

是一种开源代码,不管是不是开发人员都可以访问这里。下面为网站截图:

有一个活跃的开发团队是很重要的,而比特币是一个由志愿者支持的项目。

因此,社区的支持对比特币的成功和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下图是近一个月以来开发者在比特币Github上的活跃度。

图片来源: Github.com

在过去一个月里,共有41位开发者提交152次比特币代码,并且解决了62个问题。比特币算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项目了。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估算一下每年聘用41名软件工程师的成本。假设平均年薪为10万美元,41名软件工程师的总年薪就是410万美元,而这些工作实际上都是由志愿者完成。(当然,并不是所有工程师都在全职工作,但是其中很多人是领域里最优秀的工程师,所以他们的实际工资将远远高于10万美元。)

这是不是意味着,其实有极大一部分区块链极客,正在用心呵护着比特币的成长?

6.关于价格修正与死亡螺旋的思考

综上所述,如何诊断比特币是否已经死亡。

1.需要诊断其网络哈希率,如果网络哈希率下降至零,没有矿工挖矿。

2.比特币唯一地址数量停止增长。

3.已确认交易数量停止增加。

4.开发者社区停止修改代码。

当然,笔者需再次强调的是,这里的因素并非充分且必要的条件。只是这些数据的增长,至少说明,目前的比特币还比较健康,并不符合死亡判定。

另外,比特币的价格的下跌并不能完成代表比特币已死或者很快就会失败。

比特币是需要使用对数尺度进行评估的资产,它的生存取决于能否保持价格趋势。

在低迷时期或者市场过热时期,我们可能会看到比特币价格以及一些统计数据出现暂时的修正,就像它在Mt. Gox破产之后的走势。

但是,考虑到比特币网络长达8-10年的历史(价格受到影响之前存在一些统计限制),长期趋势仍然是最好的指标。

自2010年以来,市场出现了三次大幅回调和三次泡沫。我们现在就处于第三个阶段,HansHauge表示期待着市场见底,当比特币价格飙涨到更高的水平,将会重复这个周期。

比特币市值(对数尺度),数据来源: blockchain.com

比特币的死亡螺旋思考

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历史上有很多不成功而不再使用的货币,比如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马克以及更近的津巴布韦元。虽然以前的货币失败通常是由于在比特币上不可能发生的超通货膨胀,但是总会有潜在的技术失误,竞争货币和政治问题等原因。

基本的经验就是,没有一种货币可以被认为是绝对安全,不会出现失败或困难时期的。比特币自诞生起几年中被证明是可靠的,而且比特币继续成长的潜力很大。但是,没有人能够预测比特币的未来会怎样。

不过,死亡螺旋一般会从一些可怕的事件开始,或者从人们逐渐失去兴趣开始。如果目前比特币正处于死亡螺旋中,那么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主要数据会出现趋势逆转。

而在本文中,数据至少可以证明比特币目前并没有死亡。如果比特币即将死亡,应该会看到长期趋势被打破甚至出现逆转,而如果没有那些迹象,那么游戏仍在继续。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图灵财经,ID:Turingcaijing,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互联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你可能感兴趣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