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块链新闻 > 正文

熊市或还将持续1-3年,我们要如何安稳过冬?

来源: 互联网时间:2019-01-20 18:05:51

在进入区块链行业的这段时间里,笔者切实地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领域:既有专业老成的学者,也有活力无限的市场运营;既有高深莫测的论文,也有轻松愉悦的段子;而作为一个行业分析师,笔者自己有时候也觉得,一味的写理论性比较强的分析报告也是挺乏味的,所以在今天的这篇文章里,准备跟大家聊一点接地气的话题。那就是本轮熊市的持续时间、以及熊市期间的过冬准备。个人觉得,笔者有必要把自己对于今年区块链熊市的一些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和大家进行分享,毕竟,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在寒冬期间,抱团才能取暖。按照惯例,还是分为四大块,各位朋友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进行阅读:

1、熊市是怎么来的?项目泛滥+应用有限

2、熊市是怎么没的?产能出清+区块链3.0铺开

3、从业者的冬天:不离场的宴席

4、投资者的冬天:出乎预料的至宝

一、熊市是怎么来的?项目泛滥+应用有限

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亲眼目睹到了,2018年的区块链行业经历了怎样一个戏剧性的过程。十个月前,全社会的精英们还打破头想往这个行业里挤,各行各业的大佬在群里微信群里讨论区块链到晚上3点钟都不睡觉,但是短短十个月之后,这个行业几乎已经快要变成了一块无人问津的废土,机构撤资,大佬噤声,留下的只有那些在年初被挂在山顶上的投资者、以及现在很多尴尬的从业者们。

可以这么说:如果说有谁为2018年这场所谓的区块链盛宴买了最终的单的话,毫无疑问是普通的投资者和从业者——那些花了真金白银买了数字货币的人们,眼睁睁的看自己的资产相对法币缩水了90%之多,要知道,很多投资者年初是想让自己的资产翻上10倍甚至100倍的,但是不好意思,现在你手里的钱,很有可能也就是原来的1/10甚至1/100。而至于那些从业者呢,虽然号称“业内人士”,但其实比投资者还要惨,他们中的很多人怀揣理想进入了这个行业,结果在精神方面,这一年之内看到的却是种种极度不堪的景象,使得很多人的心态其实已经崩了,而物质方面,在行业的寒流下,普通的投资者也许影响的是场内而非场外的收入,但对于身处这个行业中的从业者来说,他们场内和场外的收入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比如说前段时间某家区块链公司由于现金流接不上,不仅欠了员工们很多薪水,连社保都停发了,很多员工攒了几年的社保记录就这么断掉,可以说是非常悲催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区块链行业都弥漫着一股非常迷茫的情绪。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也经常会有一些投资者和从业者朋友发来私信,询问笔者对未来市场的看法,这其中提得最频繁的一个问题就是:牛市还能不能来?什么时候来?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可以给出一个非常肯定的回答:那就是一定能。具体的原因,笔者在此前的《当区块链遇到货币》以及《区块链应用三部曲》中已经有所提及,这里不再赘述。至于什么时候能来,个人的估计是大概还要1年以上,总体来说,大概是1到3年。

说完了结论,笔者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结论的推断过程,严格来说,如果我们要了解熊市什么时候结束,首先就必须要搞清熊市的起因,你不能像那个小品一样:“我不想知道熊市是怎么来的,我就想知道熊市是怎么没的。”那真不好意思,这个问题想不明白,你八成是熬不到牛市的彼岸,因为你心里没有底。这就好像两个人见面一样,如果你先到了,你肯定是想知道迟到的那个人还有多久能到、为什么还没到?只有大致了解了情况——比如说他因为堵车,一小时后才能到这样的,你才有耐心能去等,否则你什么也不知道的话,肯定呆个半小时就起身走了。

微信截图_20181219092004

其实早在今年1月份、区块链行业最为火热的时候的时候,笔者就曾在个人公众号里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数字货币指数级上涨的年代可能已经结束了,为什么笔者敢在当时的情况下给行业泼冷水?原因倒也简单:资产的价格本质上是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构成的,而在年初各界群众对区块链热情最高涨的时候,当时的市场已经存在着两个潜在的危机:

一是项目实在太多。基本上你能想到的稍微有头有脸的社会人物都敢跑出来发个币,最后夸张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底层公链上百条,交易所近千家,就连稳定币居然都搞出了一大堆,至于媒体干脆就是多得数不过来了。

二是人们始终没想明白区块链能够做什么。在商品属性、也就是刚需方面,在年初的三点钟社群里,各行各业的大佬争论了半天,也没争论出区块链能干嘛。即便是一年之后的现在,相关的话题还在不断的摸索之中。而在金融属性、也就是投机需求方面,随着区块链技术相关知识的普及,人们对数字货币去中心化以及智能合约的相关知识由最初的一脸茫然、到现在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也逐渐发现它并没有没想象中那么唬人,这种信息不对称情况的消失,使得很多的机构和投资者觉得“区块链也就不过如此”,失去了继续投资相关资产和企业的热情,至少在他们看来,人应该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而目前的区块链,在各种性能都受限的情况下,并不是一个投资的好标的,即便是,现在也不是投资的好时机。

区块链市场上项目的泛滥、与社会需求的下降所带来的后果,实际上只有一个:那就是资产价格承压。这也是笔者在年初预测数字市场中短期内不再会以指数级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我当时的判断是在已有的项目数量之下进行的,而后来人们对区块链的疯狂程度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至少作为一个媒体读者,笔者是切身体会感受到:市场上居然会蹦出这么多的XX财经出来,最悲剧的是,这个行业在年中的时候又爆出了一大堆负面新闻,使得本来对区块链观望的潜在增量资金望风而逃,而现有的存量资金有不少也撤出场外,于是,我们就这样看到了今年数字货币市场的大崩盘。

微信截图_20181219091750

二、熊市是怎么没的?产能出清+区块链3.0铺开

在了解了今年的熊市是怎么来的之后,我们其实就能够知道今年的熊市是需要怎么没的。总体来说还是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削减这个市场上各种项目的数量,另外一个是增加外部资金对于区块链资产的刚性需求和投资需求。

我们还是先来看供应一侧。各位朋友如果最近有看各种币圈媒体的应该能体会到,最近一个月币圈的整体氛围用一个词就可以完全概括:丧。我给大家找了几条媒体标题,大家自己感受一下:

《币圈凉了,快跑!》

《交易所现状调查:交易量、流量下跌无一幸免,“注水千倍”也难挽颓势》

《几乎全部沦陷,曾大谈信仰的币圈群已经被支付宝红包占领……》

《区块链媒体现状:至少20家停更,大多亏损,勉强维持》

那从目前市场上的反应来看,大家对这种情况的反应普遍是普遍比较悲观的,这可能是由于人的情绪可以彼此传染的原因。但我在这里可以告诉大家:不用跟着那些从行业内出局的公司一起沮丧。某些从业者的悲剧,未必是所有从业者的悲剧,更不会是投资者的悲剧——当然,如果你投资的项目跑路那就另说了。

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为什么区块链行业会进入熊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市场上相关的服务供需失衡,至于从业者鱼龙混杂给行业带来的负面效应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前一段时间的币圈倒闭潮,它其实就相当于区块链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对于资产价格来说其实并不是坏事,只是把那些不该进入这个行业的人给挤压了出去。用行业研究员经常说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市场出清或者产能优化。从笔者近期看到的一些公司访谈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的公司现金储备量大概只够一年左右,这还不算出现投资人撤资的情况。也就是说大约用一年左右的时间,目前市场上的区块链项目数量应该就可以减少到符合牛市来临、至少能够让外部资金把市场的总体市值拉升起来的情况。说句有些不近人情的话,对于某些不合格的区块链企业(尤其是混乱制造者)来说,他们退场的越快速越彻底,对于区块链就越有利,毕竟我相信,没几个人愿意看到今年年中那种鸡飞狗跳的乱象,在这个行业永久的持续下去。

微信截图_20181219092239

看完了供应侧,我们再来看需求一侧。其实严格来说,数字货币每一轮狂暴的大牛市,拉动市场的需求本质上都源于信息不对称——也就是区块链行业之外的人士,并不知道所谓的“业内人士”卖的这个数字货币究竟有多大的价值,也不知道这个代币可以用来做什么,用套话讲就是“想象空间很大”,所以在对方开出很高价位的情况下,他们依然敢接这个盘,比如说去年年底的时候,所有人都感觉现在的数字货币市场太不理智了,但问题在于,当时身处其中的人们就是没法理智,因为理智是要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当时有相当一部分人虽然不知道区块链是什么,但看到这个科幻气息非常重的词,就感觉自己马上要被时代抛弃了,于是恨不得付出一切代价也要上车。然而,只要双方的信息逐渐开始对称——比如说人们觉得比特币并不能冲击现有的美元秩序,以及“区块链+智能合约”的组合目前应用有限,那么牛市的浪潮也就逐渐平息了下来。这种现象在2013年2017年的两轮大牛市中彰显得尤为明显——在2013时,人们没搞清楚比特币是个什么东西;而2017年时,人们又没搞清楚区块链是个什么东西。

所以说,2018年的区块链熊市,其在需求一侧的疲软原因已经非常明显:现在区块链行业之外的人,已经有不少都通过各种启蒙资料了解了去中心化和智能合约大致是个什么意思,而现有的区块链技术根本无法吸引他们,即便是换个马甲也不行,比如说前段时间的STO反响就很是平淡,至少在拉动市场方面没有取得太大的作用。这就说明了一点:在目前的区块链行业,无论是科技还是金融的概念,光凭商业炒作以及理论研究,想要强行创造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行不通的,必须要拿出切切实实的产品出来,并且让其大面积的落地流通,才能让外界感到焦虑,并且愿意为了你这项技术而买单,就像以太坊的智能合约虽然是诞生于2015年,但让其声名鹊起,最终封神“区块链2.0”地位的,还得是2016~2017年的、解决了初创企业融资难题的ICO。

不过,跟区块链“供给侧改革”大致能够推断出来将会持续一年左右不同,建立在区块链2.0之上的区块链3.0杀手级应用,目前其实还看不到相关的迹象,举个例子,笔者个人认为区块链3.0的杀手级应用将会是基于分布式自发社区(DAO)的商业组织,从而使得更多的行业由B2C化变得C2C化,但是这种案例在区块链行业里一个都没有,甚至也没出现露头的迹象,从这点看来,笔者认为区块链3.0应用的出现,可能要等到一年甚至两三年左右,因为一般互联网爆款应用的研发及应用周期也差不多就是这么长时间。总之应该会比币圈产能出清的时间要长,但一旦这个应用出现并铺开,到时候迎来的将会是又一轮建立在行业内外信息不对称之上的大牛市,届时我们在2018年初所感受的那种焦虑气氛,将会在彼时的业外人士们身上重演,只不过到那时候,我们将不会再是那些焦虑人群中的一员了。

微信截图_20181219094028

三、从业者的冬天:不离场的宴席

在大致知道了熊市可能持续的时间段之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在等待牛市的这一段过程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优雅的姿势?

在这方面,笔者为从业者和投资者们分别提供了两套建议,因为在最近的几个月当中,我发现很多从业者的迷茫程度其实是不亚于投资者的。就像前面所说的一样,数字货币熊市可能顶多是影响到投资者的场内收入,但是他们作为场外收入的主业工作并没有受到影响,工资还是照发不误,但是很多从业者就不一样了,他们极度焦虑,是因为不仅自己炒币亏的一塌糊涂,而且工资也有所缩水、甚至干脆就发不出来,导致养家糊口都成了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很多人已经在考虑离开区块链领域。然而区块链这个行业它有一个特点:一旦你在熊市下了车,想要牛市再上就很难了。所以现在他们处于一个非常两难的地位:一方面不想离开这个很有前途的行业,但另一方面又实在是生活无以为继,那怎么办?

在这里,我建议所有面临类似问题的区块链业内朋友们都问自己三个问题:

1、你在现有的岗位上做的满不满意?

如果答案是满意,那OK,你可以继续工作;如果不满意,请移步下一个问题。

2,你是对区块链行业不满意还是对企业不满意?

如果是行业,我建议您转行,因为这个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会让人非常失望,可能都挣不到太多的钱。如果是某个特定的企业,请继续看下一个问题。

3,除了现有的岗位之外,你在区块链行业内还能不能找到其他的工作?

如果能,我建议您跳槽。如果不能,您可以暂时考虑其他行业的工作,但在换工作的过程中,请记住两点:

第一,如果暂时不能以区块链行业为主业,我建议您可以选择低调的一些方式来转行。

在这方面我们千万要注意,从区块链转行出去有一个大忌:不要在公共渠道(像朋友圈上)发表跟区块链行业“决裂”、“离开”、“永别”这样语气的声明,否则的话,等到牛市的时候,你很难再重新上车。其实熊市形势不好、各谋生路,大家都能理解,像币安的何一,之前在熊市的时候也曾经跑到直播行业干过一段时间,等到牛市又回来了,但是大家并没有任何反感,因为她离开的时候并没有说要跟这个行业划清界限怎样怎样的,而你像今年的一些圈内名人,比如说XX和XX,他们因为之前做出了那种“告别币圈”的这种比较决绝的表态,算是把话给说绝了,让人们很反感,所以如果再想要回来寻求合作,八成是要被群嘲一番,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得不到人们的信任,而人们的信任在这个行业里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大家心里都有数,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第二,如果您下一份工作还有一些比较充裕的空闲时间,又希望重回区块链行业,那我建议您通过可能的公开渠道,持续在这个行业发出自己的声音。

一直以来,我们都有一种误解:那就是区块链行业的“上车”就一定要代表着购买数字货币,或者是在区块链公司工作。其实不然。只要你在区块链行业有投资,就算是“在车上”,而众所周知,“投资”很多时候是不限于金钱的,也可以是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也就是说,哪怕是你能够持续地花费时间在行业输出或是发声来打造自己在圈内的个人品牌,也算是一种“在车上”。事实上,很多从业者朋友可能没有注意到,对于区块链从业者来说,现在实际上是最好的个人品牌打造时机。做个类比:我们可以想一下比特大陆是怎么发家的——在2014年之后的几年之内,整个矿机行业都呈现萎缩态势,但只有它逆势生长,就这样,它在矿机内的行业权重变得越来越高,由此从零变成了全球最大的矿机巨头。

而对于草根出身的区块链从业者来说,现在的你,就像是站在2014年初熊市的比特大陆,可以说正是在行业内发出声音,扩大自己影响力的好时机,因为这个行业在熊市期间整体的存在感是虚弱的,如果你能逆势上升,多多发声,那相当于你的声音在全行业声音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就像上一轮熊市的比特大陆一样,对于个人IP的打造和变现,无疑是有非常大的好处。但如果你下一份工作繁忙,确实没有那么多时间来通过公众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比如说写一些文章什么的,那我个人建议,哪怕是隔三差五发一些对于区块链行业的走势判断,也会对个人品牌的打造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很多时候,你发声多少是一回事,但你有没有发声,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微信截图_20181219100147

四:投资者的冬天:出乎预料的至宝

看完了从业者,我们再来看投资者方面,虽然说熊市往往是抄底进货的好时机,但笔者其实并不打算跟大家推荐这一点,一方面是很多朋友手里的子弹其实已经差不多打光了,另一方面,如果你抱着抄底的心态入场,结果回头又被腰斩,那是非常伤士气的。举个例子,现在让你回到那个比特币200元的时代,比如说2011年的6月,请问你买不买?笔者估计很多人砸锅卖铁加杠杆也要买,好,那我就告诉你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在半年之内,比特币将会跌到十元,就算比特币在两年之后会冲到将近1万元左右的价格,六年之后会变成10万元,但在这段时间里,你肯定是非常沮丧、对我的信任也大大降低的。所以说,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其实是另外一件事情。

很多普通的投资者朋友可能没有意识到,你们身上其实有一个外人非常羡慕的、但又完全无法拷贝的标签:那就是“区块链行业的早期参与者”,这一点就算是再厉害的精英,也是无论如何无法企及的——毕竟,学历可以镀金,工作可以跳槽,但你的早期投资经历,是永远也无法伪造的。事实上,放眼今年的币圈我们便不难发现:很多项目方的创始人,都声称自己是在2013和2014年就进入比特币行业,这很多其实都是在扯,不信的话你让他把钱包地址亮出来,或者把自己或壹比特论坛的账号发出来,再或者讲一个当年币圈的小趣闻小八卦,让大伙见识见识,这些人八成就在那顾左右而言他了。那他们为什么要撒这种谎呢?因为大家都知道,在区块链这样一个相对新生的行业里,“入行早”这一点是很有杀伤力的,它不仅仅说明你的见识会比别人更多,更标志着你在这个行业已经沉淀了几年,不会为了短期割一把韭菜而将自己这几年积累下的名望全部挥霍掉,当然,某些皮糙肉厚的大佬除外,这里就不点名了。

所以对投资者来说,各位朋友如果有财力、也有兴趣的,可以择时逢低买入一些数字货币。如果没有闲钱,对抄底也不感兴趣的,请在区块链行业里留下的足迹,不用是特别深度的文章,哪怕是一个论坛帖子或是钱包地址,也是有价值的。因为你们在区块链行业这么早的时候入局,这本身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可以在未来变现的事情,不信您就看那些2011和2012年的老韭菜,就算当初他们再短线神操作亏得人仰马翻,到了现在也没有混的太差的。假设一下,当2020或是2021年牛市到来,一大批新韭菜又铺天盖地地进场时,你们就可以告诉他们:我是在2017/2018年入场的,也算是老韭菜~~到时候你开个小密圈分享经验、或是搞个线上课,估计收费入场的人也是不在少数吧。

事实上,在数字货币的研究这方面,相比于区块链从业者,投资者有两个最大的优势:

第一点,很多人的收入是并不依靠这个行业,所以说,仔细追究下来,大家能够待在这个行业里的时间,没准还要比很多从业者时间长,就像我前面所提到的,当很多韭菜在15、16年天天盯盘的时候,何一已经跑去直播行业谋生了,那满打满算,你们的从业时间没准还要比她更久,对那段时间数字货币市场的研究也会比她更深。

第二点,投资者经常会只关心自己所买的币和所处的赛道,这使得他们在某些细分行业的深入理解,其实要比所谓的从业者更加专业。我们要知道一点,很多的从业者,尤其是像研究员、媒体人、以及社区运营者,他们的目光其实是跟着流量跑的,哪里有热点就跟着去蹭一下,这使得他们的目光其实反而没有那么专注,就好像前一段时间EOS网络资源价格上涨、以及某项目选举大量赚币这种机遇,都是投资者首先发现并抓住的,而从业者都是后知后觉。也就是说,长时间的专注是投资者的一个大优势,而且这个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吃香。就好像你如果是在90年代进入了中国股市,然后一直关注生物股,然后现在去雪球开专栏写东西,告诉大家,你想不红都困难,而那些所谓的分析师,他们的目光由于不够专注,很多时候其实并没有投资者了解得多。

微信截图_20181219104157

关于本轮熊市可能持续的时间、以及在行业寒冬期间我们需要怎样过冬的一点心得,就暂时跟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在梳理本次分享的相关资料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况是,虽然整个行业都弥漫着沮丧的气氛,但时间仍然站在区块链的从业者和投资者这一边,从其他行业的经验来看,在未来的几年之内,我们现在为这个行业所做出的贡献都会被时间所放大,也终将会从这个行业中获得自己付出的回报。尽管区块链仍然是一个被发展、成长所困扰的焦虑的行业,但我们还是需要注意心理调适和生活安排。在这场略显漫长的持久战中,通过透支自己的方式来获得成长的可能性,其实是非常小的,所以,在工作和投资之余,我们一定要对身边的朋友好一些,对亲人好一些,对自己好一些。毕竟我们不要忘了,对于很多朋友来说,工作也好,炒币也罢,它终究是一种手段,而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才是更多人的最终目标。

最后,用尼采的一句话来结束笔者今天的文章:那些没能消灭我们的东西,将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11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互联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你可能感兴趣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