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块链新闻 > 正文

Bytom CEO段新星:监管有必要,但不要扼杀创新

来源: 互联网时间:2019-03-08 10:21:43

1

9月7号,Bytom创始人段新星应邀出席在上海举办的“2018朗迪金融科技峰会”,与来自世界顶尖的金融科技专家同台对话。

段新星在主题为“资产通证化是必经之路?”的圆桌环节上,从行业生态的视角出发,与嘉宾们深入探讨通证市场的合规化进程、市场结构优化的驱动因素,以及行业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花旗银行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地区消费科技负责人Jayne Opperman、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理事会联席主席兼院长贝多广、度小满金融(百度金融)副总裁黄爽、腾讯金融云总经理胡利明、世界经济论坛金融创新负责人R.Jesse McWaters等重磅嘉宾也出席了本次大会。

  • 产业需要监管的存在,同时也需要创新

段新星表示,谈起监管,涉及到监管的目的。比如像比特币、通证、加密的代币或者现在我们所禁止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用技术手段或数字化手段产生了一定的金融属性。

涉及到金融属性的产品会涉及到金融风险,监管是有必要,而且会保护整个行业。因为金融监管可以防止金融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以及社会风险,否则,将会产生类似于以往互联网里面无序发展先是造成很大的泡沫,突然之间泡沫崩溃又造成比较恶性的群体性事件。

具体而言,在整个通证化和整个的区块链里面,尤其是里面的通证带来以下的风险。第一,涉及到用它进行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第二,用它进行非法融资。“94”以后,从央行五部委、七部委的文件可以看出来大体监管的方向,一个是做更好的KYC(了解你的客户)和AML(反洗钱),然后进行用户的认证;另一个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终止非法募集风险的发生。

这两个方面都是比较有效的,在整个行业的发展里面,监管并不是扮演着一个坏的作用,是扮演着好的作用,产业里面也应该拥抱监管。监管可以保护整个行业有序、稳定地发展,去掉一些并不是认真发展的企业,保护好的企业更好地发展。看他们的产品、技术未来怎么样在合法合规的方向下运作、发展,我觉得这个也是比较好的事情。

当然,在监管并不意味着停滞,在拥抱监管的同时,依然需要坚持技术创新,以及坚持产业带给社会的一些正面的东西。比如说现在有很多的区块链来服务实体经济,在实体经济发挥作用,应用在在防伪、溯源等方面,监管并不意味着一刀切和禁锢。

  • 资产通证化涉及法律监管及技术多方因素

提及资产通证化,段新星提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考量。首先,资产通证化是不是未来的必经之路?他认为首先要看资产通证化究竟给原有的东西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或者有没有带来服务、价值的增加?如果通证化上带来了更好的流动性,更好的使用和服务体现,更好的激励机制,更好的可编程性,就比较适宜做通证化,因为本身投资回报率是正的。

大概在几年前,在他最早接触到到区块链的时候,在成都的沙龙上问,也会问一个问题,以太坊为什么需要以太币?当时的解释是,以太坊依然是POW机制,首先要产生一个激励机制,这是产生通证的原因。

第二要使用以太坊服务的话,必须要有一定的代价,否则就有很多的垃圾交易和垃圾服务充满整个网络,要用这个通证让它消耗一些东西,然后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和有效使用,从内生逻辑来讲,在整个以太坊网络里面有以太币,整个逻辑就顺了。

如果是强制的把一些并不需要通证的东西,或者并不需要通证类的资产硬加进去做成一个通证化,这个时候可能是有问题的。第一个问题有可能像我们最开始做的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改造,很多的企业做了网站,然后把整个网站信息、团队信息扔在上面,互联网化已经完成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给公司、业务带来很大的变化和帮助。实际上,要做这个事情,还是要理解它的实质,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这个肯定要考虑到一个国家的法律、政策和政府许可的范围。比如说在中国,前一阵在互金协会以及监管部门提示的风险里面,禁止一些提供行情的服务,以及为代币或者通证提供定价类的服务。

但是现实依然还是有类似合法的行为,比如QQ中使用的Q币和积分,它们没有与法币进行交易和定价的行为,它是合理的,某些企业的服务里面可以打通这个环节,更好地促进它的流行,又不违规,还可以提升效率。

第三点,对国外来讲,是不是做有代币的通证化就是未来的道路呢?这也是有一定的歧义在里面。现在也有一些公司,做一个通证加进去,或者完整的资产形式,证券化的形式,在美国的监管部门全部走完一遍把它认证为证券进行流通、运行,把合规流程做完后,里面还有法律的问题。

就证券而言,某个项目有个币,持有一个币,用着用着发现它变少了,但是对于股票或者证券而言,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如果持有某个公司的证券,在使用服务的时候发现股份变少变没了,中间会产生很多法律、逻辑上的问题和诉讼。所以对整体而言,我们期待着技术更加完善,在未来服务更多的资产通证化,但也不能盲目的乐观,也要看到现实里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 寒冬可能还未完全到来

针对目前区块链行业趋势,段新星提出了自己见解。他认为整个市场的环境是一个较难去讨论的话题,也没有人能够真正的预测到未来,预测到市场。如果要说个人的感官,他觉得大部分人认为现在已经是寒冬,但就个人判断,寒冬还没有完全到来,可能现在还是一个金秋或秋季的尾声,这是他个人对于市场的一些判断。

对于技术上的一些发展和产业的发展,为什么今天并没有真正意义上产生一个杀手级的产品,或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诞生一个很稳定、很持续的一个繁荣?其实还是有很多技术上的不完善。

为什么会有区块链这个东西?它源于08年金融危机以后,大众对于中心化的金融机构和集中式的金融控制里面的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一些不良因素的反弹,在加密货币社区的努力下和在当时经济因素促进下产生的比特币,这些技术很早就有了,它在当时产生了创新的组合发生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而言,从宏观角度来看,只实现了去中心化的财富,但实际上还有很多的东西,比如去中心化自带宽、存储、身份系统和名誉系统,以及去中心化的资产类的标识系统和追踪系统,都还没有完整彻底地实现。

所谓的现在这一套去中心的东西还是搭建在中心化的基础之上,比如跟法币进行的兑换,或者前面你存储在某一个云里面,云服务出现问题,相关的业务都会受到影响。

我们看到了现在集中式的网络里面存在问题,比如说一个中心故障点或者一个中心的设备出现问题,会导致全局的瘫痪。为了实现一个平等的、分散的治理安全的网络,把整个基础点对点,整个网络体系架构起来,还需要非常长的时间,三、五年,五到十年都有可能。

第一点,目前有一些繁荣用了工程化回退的手段,既然不能严格意义上照着技术路线往前走,可以用产品的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底层过于的分散和分布的分权治理机构,必然导致效率的不高,在上面搭一个中心化的6个或21个节点的认证机制,认证起来就快了,效率就提升上去了,如果有兑换不方便,就用集中式竞价的方式解决交易的问题。

但这又带来新的问题,比如它自己又成了新的中心化监管,或者不自觉地踩了监管、法律的红线。不可否认,目前在区块链上一些巨头也好,公司也好,服务也好,甚至通证也好,运作也好,都是基于去中心化网络的中心化结构,矿机、矿池、流通平台、钱包、通证是中心,离原来的路有一定的背离,还必须要有很长的时间把底层的架构和设施继续完善。

第二点,短期来看并没有完全进入一个寒冬,这是第一个方面的理由。第二个方面的理由刚才已经提到了,虽然整个加密货币体系看起来有几千亿美金的规模,但是相比黄金的规模很小,相比几万亿金融衍生品的规模也是非常小的。

有时候价格的异常和波动并不取决于它的自身,而是取决于外界和它的关联程度,是否有人才、资金和注意力的涌入和撤出,这也是很关键的因素。近期看,大众被教育了一段时间,不再盲目地进入,又没有太多技术上的突破和注意力以及人才的涌入,它可能还会进入相对漫长的瓶颈期,再去迎来下一轮的爆发。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互联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