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块链新闻 > 正文

巴比特长铗:区块链的平行世界—区块链与互联网互成镜像

来源: 互联网时间:2017-12-21 11:19:00

2017年12月21日,由、比原链、追梦者基金联合主办的“中国区块链创新高峰论坛(深圳)“盛大开幕。论坛邀请了创投机构、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区块链创业者等代表,以“区块链技术、产业与资本的价值互联及生态展望”为主题,按照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等形式,围绕国内外区块链领域风险投资、法律监管、区块链前沿技术探索、行业应用落地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创始人长铗、比原链创始人段新星、追梦者基金暨创新谷创始人朱波、IDG资本合伙人童晨、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云峰等嘉宾出席了论坛。

长铗以《区块链的平行世界——区块链与互联网互成镜像》为主题作了精彩分享。长铗回顾了区块链的发展趋势,并认为区块链资产发展正在经历三个阶段:资产权益化,资产证券化,资产区块链化。

blockchain

接下来,长铗就数字货币会不会被竞争者取代、为什么做区块链底层协议更具有价值、为什么需要挖矿、区块链的交易与支付宝有什么不同等热点问题进行了阐述,在长铗看来,这些问题的背后实质上反映了原子世界与比特世界互成镜像的关系。

以下为部分演讲内容,资讯做了不改变愿意的编辑整理:

区块链世界与现实世界是镜像关系

我分享主题是区块链的平行世界。这个主题是我最近跟一位投资人在聊天的时候他所提到的,他说区块链现在很火,我们也很感兴趣,但是老觉得我跟你们不是生活在一个世界,我们的对话好像不是用同一种语言,所以我不懂区块链。我也有同感,区块链的逻辑可能跟互联网不仅是平行世界,他们是镜像关系,有很强的对比性,互联网是做信息的传输协议,区块链是做价值的传输协议,对信息的处理和对价值的处理是完全不同的方式,由此带来的投资的逻辑,创业的逻辑,商业的逻辑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第一部分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区块链的发展的趋势,第一张图意义不大,就是告诉比特币的市值在全球其他的资产的排名。这张图可能又已经过时了,这张图制作在几个月前,可能几个月后它的名词又往前,超越了几名。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它的市值会超过苹果的市值。虽然是比特币的市值越来越但是比特币在区块链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这也是很容易理解,因为比特币算是区块链1.0,区块链2.0都是基于区块链发行的原生资产,这样的资产在所有区块链所占的比例必然是越来越高的。

三个万亿美元预测

区块链资产有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呢?2009年我们认为是比特币的发展时代,很多人认为区块链原生资产的元年,因为大量的公司大量的项目发行了区块链的代币。到2020年我们预计区块链不仅发行虚拟的资产,还会发行现实中的实体资产,基于这三个阶段我们有三个预测,三个预测都是万亿美元的一个预测。第一个预测是比特币的市值将来会超过万亿美元;第二个是区块链发行的非比特币的原生资产,也就是所谓的比特资产会超过万亿美元;第三个是通过区块链登记的实体资产,也就是现实中的债权、股权类的资产也会超过万亿美元。

1

资产进化的三个阶段

大家知道我们今年也做了一个比原链的项目,也是针对第三个阶段的事情,我们觉得这个市场足够大。资产进化的阶段我们可以认为是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资产的权益化,对资产进行确权整体转让,有点像资产的固态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资产证券化,ABS,资产变得可拆分,它的流动性更强了,我们可以理解为资产的液态。液态有一个局限性,液态需要一个容器,这个容器就是一些资产的平台,不能跨平台流;
第三个阶段就是资产区块链化,只有进入区块链化以后,每个机构通过的私钥来管理自己的资产,这个时候我们才认为资产真正的进入到一个自由流动的一个阶段,就是气态的阶段,弥漫在整个空间,不受平台的限制。

2

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呢?从个人的角度把自己的时间代替化,像投资人朱总有一个项目是时空梭,希望通过区块链来获得跟大V的时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应用,在下一个环节时空梭将会跟比原链签定协议,利用比原链来开展他们的智能合约。对于商家来说他可以把自己的积分、航空历程、游戏币等等代币化,对公司来说就是股权、债权等都将代理。

四个问题说明区块链与互联网的镜像关系

接下来我要通过四个常见的问题来引入对比分析,来阐述区块链和互联网的这种镜像关系。

第一个问题:比特币会不会被竞争者取代?

5年前有人提这个问题,5年后还提这个问题,根本的原因是一种互联网思维,没有进入到区块链思维,互联网思维是怎样的呢?互联网的思维把区块链理解为一种软件。其实,我们这些区块链从业者其实不是这么看待比特币,我们是把它看作一种协议的。在以下四个维度他们有本质的区别,第一个软件,必然有自己的专利的壁垒,要构建自己的护城河,但对区块链项目来说是越开源越好,谁都可以靠近他们,他希望更多的人使用他的代码。第二开发主体,软件必然有一个开发主体就是公司,区块链项目的开发主体往往是一个松散的基金会或者是一个社区。升级方式上,软件需要不断的迭代升级,这也是刚才提出问题的人的逻辑,参照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前期的那些比如说浏览器剧增,前期的竞争者比后来的取代,这种逻辑是不存在的,比特币是一种协议,它的协议非常稳定,如果你要修改它的协议的话需要得到全网共识达成一致,这是非常困难的。运行机制,如果你是一种软件的话显然是可以停机的,可以停止维护的,对于区块链来说它一旦启动便不可停机,这是他的非常重要的特性。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做区块链的底层协议更加价值?

我们比原链也是做公有链,一个基础设施。从架构来说做应用是要做协议,因为过去互联网的协议都是非盈利组织维护它,但是区块链是反过来的,是做协议层的掌握住最核心的价值,做应用层的并没有做协议层的价值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传统的商业的模式是通过在生产,提升生产率的效率,再销售。对于区块链来说是通过内制的系统,所以它天然的自发的会形成用户、矿工、投资者这样一个社区、规模。而这个代币的分配方式由这个协议的开发者直接控制,所以做协议层的人在区块链的生态中是掌握着最核心的价值。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需要挖矿?

这个问题也很常见,昨天我在朋友圈看到阿里的高级经理说比特币消耗大,最终会崩盘,但是看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有技术背景的人我建议你们读这本书,是用一种倒退法的方式来证明了比特币的方法是最小可行的方案,但是你如果看到这个效率的话,可以不挖矿的,如果你看重交易的不可篡改性的话。比特世界和原子世界是存在两种属性的,在现实世界中所有的东西都是随机性的,在互联网上,或者是在比特世界所有东西都是伪随机,天底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在现实世界中是熵增的,也是走向无序化,在比特世界是负熵增,在现实世界中是正态的分布曲线,在数字世界中是逆向分布。在现实世界中所有资源是竞争性的资源,比如说一瓶水,一本书。在数字世界所有的东西都是非竞争资源,一个文档我把它传给我的朋友,我不能保证我消除这个副本。为什么比特币需要销售能源,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复制一模一样的东西非常困难,可以表述出你要制造出完美晶体非常困难,要投入巨大的能源消耗。反过来,通过对比思维,我们就可以理解在数字世界中你要防止一样东西被复制非常难,你要防止它被复制,保证它的竞争性,你要投入巨大的能源消耗。

第四个问题:区块链的交易和支付宝有什么不一样?

我经常被人问这样的问题,微信支付已经这么方便了,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区块链的交易呢?他们存在一个本质的区别是币天,假设一笔钱在我钱包里躺了1个月,我打100个币到另外一个人上,币天的含义本质是一种时间。这个是典型的交易,120个比特币对应着5.89这样一个货天的消费,这是支付宝微信支付所没有的属性,支付宝的交易不会记录这样的时间,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对基于区块链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和蚂蚁金服的信用评价体系是完全不一样,这是一个传统的信用评价模型,好评就加1分,差评就减1分,这是一个典型的累加模型,这个模型有什么缺点呢?就是不防刷,刷信用会非常的泛滥,他之所以不防刷本质的原因是因为它的交易的成本几乎等于0, 而且它不区分从A帐户到B帐户,从B帐户到A帐户。所以基于这样的理论我们可以提出基于消费的信用评价模型,这个信用评价模型的权重跟你的货天项目相关联了。

3

最后我再通过一个对比的分析来解释一下区块链上的交易和支付宝的交易有什么不一样。

首先,区块链的信用是来自区块链数据本身,它不需要大数据,只需要直接的数据。支付宝的信用是需要大数据来区分真实交易和作弊交易,但是区块链的信用评价模型是不需要区分,你可以去刷信用,你刷不上去,你可以刷差评,也刷不下去,保证你的数据是真实可靠,不需要大数据的辅助。

所有权,这个很好理解,蚂蚁金属的信用并不属于用户本人,而是属于平台,但是区块链的信用,用户是掌握信用的绝对专署权,信用属于用户本人,我可以通过自己的私钥向银行或者是机构证明自己的帐上的余额,以及所有的交易都是属于我,这个是可以验证的。

第二层含义区块链只属于用户本人,多了一个只字,就是在天猫的一个皇冠的店铺,我可以通过修改手机号,修改密码把这个店铺卖给别人,这其实就是信用的欺诈,但是区块链的信用是不可交易因为是私钥的,私钥一旦生成就永远属于你个人的,我有一个信用很高的地址,我不可能把这个地址卖给别人,因为我不能保证我把这个地址卖给你的时候我在其他的介质上销毁这个私钥。

适用范围,传统的只是局限于内部,区块链的信用是跨平台的,因为将来如果真的区块链技术被广泛所接受,这些所有的平台都将支持你登入,因为你可以通过私钥证明你的身份。

第五个是时空性,区块链的适用是跨时空的,没有国境的限制,也没有时空的限制。传统的这些信用有现实性也有地域的限制。所以我这个分享大量的通过对比的分析来阐述区块链和互联网他们的镜像关系,所以很多的这种逻辑都是相反的,导致我们尝试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创业的思路,乃至投资的思路都会跟原来的互联网的方式有本质的区别。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互联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