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比特币新闻 > 正文

ImToken投资孵化硬件钱包imKey,何斌:安全产品无关市场容量,更需用户教育

来源: 互联网时间:2019-01-07 21:30:01

两个月前,在布拉格举办的以太坊开发者大会上,imToken创始人何斌宣布推出通用硬件钱包解决方案,同时他也透露了imToken Ventures向硬件钱包imKey进行天使轮投资的消息。

20190104102624

当天,何斌发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硬件钱包连接,从设计imToken第一天就规划在内,终于要兑现了。就在今天,比特币创世十周年,imKey终于亮相并开启预售。何斌表示,imKey选择在比特币诞生十周年之际发布预售,期待每个人真正拥有自己的钥匙,保障属于自己的权力。

官方介绍,imKey能够无缝连接 imToken,支持比特币,以太坊及 EOS 三大主流数字资产,以及超过10万种ERC20代币,同时,imKey除了能够管理以太坊、EOS DApp,还兼容管理 Metamask、Scatter 等。

据介绍,imKey 团队目前位于北京,团队成员均来自传统的金融硬件团队,拥有资深金融安全背景,在2018年初接受来自 imToken 的战略投资。首推新品与飞天诚信共同完成,飞天诚信是中国商业银行的主流金融硬件供应商。

在安全管理上,imKey 硬件钱包集成了银行金融级别的 CC EAL 6+ 安全芯片,以安全芯片为核心的设计模式,能够有效抵御物理层面攻击手段;在用户体验上,因为 imToken 将无缝连接 imKey, 蓝牙设计告别了传统硬件钱包的场景设定,随时随地都可以更安全管理自己的资产。

1

从imToken到imKey,出于怎样的布局考虑?这是imToken正式开启商业化的第一步吗?与市面上现有传统硬件厂商相比,imKey有哪些特点?硬件钱包面临的最大壁垒是市场教育,在用户安全意识提升上imKey有怎样的考虑?这些问题,在imKey发布的今天,何斌给了我们他的解答:

8btc: imToken 在当下推出硬件钱包产品出于怎样的考虑?

何斌:从用户角度来说,imKey 一直致力为用户提供更安全的资产管理选择,相对于国内,硬件钱包在国外普及率确实高很多,Ledger 17 年就卖了 100 万台,这也是用户的意识问题吧,现在硬件钱包产品也越来越多,普及率会高起来。我们也推荐大额资产使用硬件钱包管理,但目前硬件钱包都急需体验好的软件端来配合,这也是imKey的机会。

imToken 的初心是够做区块链生态里重要的基础设施,打造移动端友好的、既安全、又好用的数字钱包。长远的商业规划是想把利用群众技术,为每个人打造数字银行,管理数字资产、数字身份以及个人的主权数据,imKey 是我们商业规划的重要布局。

8btc:与其他硬件钱包如Trezor,Ledger,库神等等相比,imKey有哪些特点?

何斌:imKey 相对于传统的硬件厂商,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使用更方便。

imKey 是由 imToken 投资孵化,支持无线连接 imToken App,管理多种币种,同时授权使用各种以太坊、EOS DApp。蓝牙无线设计,2.3mm 超轻薄,没有 USB 的限制。 采用 CC EAL 6+ 安全芯片,加密安全等级更高。同时 imKey 价格更加亲民。

劣势就是国内的用户对于硬件钱包的意识还不够强,需要时间教育。

8btc:ImToken在推出硬件钱包产品之前是否进行过相关的市场调查,硬件钱包的市场潜力如何?直观感觉尤其是国内用户,拥有硬件钱包的用户并不多,一方面价格不菲,一方面使用体验感并不方便,imKey在用户教育,开拓市场这方面有哪些计划?

何斌: 硬件钱包很像银行早期推出网银系统附带的优盾,属于安全产品,但不是消费产品。安全产品无关乎市场容量问题,更需要的是市场普及教育、亲和力强的产品,让更多人可以更安全的管理自己的数字资产。

市场教育当然是个长线的过程,靠用户的口碑相传应该是最为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意识到安全重要性,并知道如何做到安全的用户去教育身边的人,应该是个非常好的方案。亲和力,我们指的是产品的价格足够亲民,另外是产品的体验能够全面超越其它硬件钱包,这也是 imKey 的产品特色。当然,imKey 作为新产品,还需要时间考验赢得市场的认可。

8btc:有新闻提到,最近在柏林举行的35C3Refreshing Memories大会上,研究人员展示了他们如何能够攻击Trezor One,Ledger Nano S和Ledger Blue硬件钱包。硬件钱包的安全性在此受到质疑。imKey具体是如何保障用户资产安全的?

何斌:首先 imKey 选择了值得信赖的硬件合作商,产品与中国商业银行金融硬件供应商「飞天诚信」共同完成,采用了银行金融级别的硬件安全解决方案,选择 CC EAL 6+ 安全芯片标准,也从源头上保障了产品的真实性及安全性;传输安全方面,对内容进行了加密传输及校验,防止了中间人攻击及窃听等攻击手段的可能性。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互联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