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理性看待区块链,提高风险意识!

区块链信任是什么?

2个回答

徐绅闳413196星评价

2020-10-27 15:53:49

区块链信任是什么?

所有人都知道,区块链解决的是信任的问题。那么,区块链世界中的“信任”究竟是对什么的信任?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区块链解决了点对点交易中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完全错了。

众所周知,区块链系统建立在非对称密码、哈希函数、安全多方计算和对等网等技术组合基础之上,通过一系列的机制设计,防止了“双花”问题的出现。

而区块链2.0系统又增加了智能合约,使得区块链技术有了更加多样化的业务场景的应用。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区块链系统具有了其他系统所不具有的一系列特点,包括去中心化、去信任、集体维护、数据不可篡改、不可伪造、数据可追踪、可溯源等。

去中心化、系统集体维护、数据不可篡改、不可伪造、数据可追踪可溯源等特点,可以很容易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但是,区块链系统的“去信任”的特点,到底去的是什么信任,又是如何实现的去信任呢?

区块链系统建立起来的去信任,应该完整地称为去第三方信任。在其他系统中,互不相识的双方想直接建立起信任关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必须通过双方都信任的第三方的信任背书,才有可能建立起有限程度的信任。而且这种信任,将随着双方对第三方信任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还会随着第三方信任链条长度的增长而逐级衰减。

区块链系统实现的两个阶段的信任

区块链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和机制设计,实现了业务交往中点到点信任关系的建立。这种信任关系,表现在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对链上数据所表征的历史行为的真实性的信任。即通过对技术手段实现的链上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数据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信任,实现了对数据背后的历史行为的真实性的信任。

区块链通过非对称密码,实现了每个个体在区块链系统中(可以是匿名)的身份认证;通过在每一个区块上打上时间戳并通过哈希函数,保证了区块链链上数据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通过其他相关节点对区块中数据真实性有效性的认可,保证了记录在区块链上的数据的真实性;通过链上数据的全网一致性分发和冗余存储,基于安全多方计算协议,从管理方法和策略上保证了链上数据难以被少数人篡改和伪造。

这在以往基本上是不可想像的,可能需要N个大家都信任的第三方的共同证明,才有可能使陌生人相信某个行为确实发生过。

第二个阶段是对以规则和机制为约束的未来行为的信任。在区块链1.0中,主要是对代码为表征的机制的信任,在区块链2.0中,则进化为对代码为表征的智能合约的信任。对机制和智能合约的信任,其前提要求规则公开,代码公开,同时允许代码本地化编译和运行,且不可被篡改,但其关键是机制和智能合约要有强制执行力,代码要实现与业务的绑定。

区块链实现的两个阶段的信任,即对以链上数据为表征的以往历史行为真实性的信任,和对未来以规则和机制为约束的未来行为的信任。

区块链不能实现的信任

区块链系统不能实现对行为主体的信任,或者说不能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对行为主体的信任评价或信用评估。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数字世界里,我们都是基于历史行为和当前事件的属性,判断该行为主体在当前事件中的可信任程度。这种信任,是对该行为主体的全面信任评价。而区块链实现的,是基于区块链所承载的业务场景的单一维度的信任,是在这一维度上对记录在案的历史行为的信任,和对基于规则和机制为约束的未来行为的信任,是在特定领域对特定行为的信任。同时,区块链实现的信任,仅仅包含了可信任和不可信任二个指标,而对行为主体的信用评价,则是一个连续的可度量的指标,而不是单一的全部信任或全部不信任。

左手钱右手9星评价

2020-10-17 15:55:02

要理解区块链,我们必须首先考虑信任最原始的角色。就像人体中的每一个化学过程都是在水这个介质中进行一样,每一次人类互动—每一次—都是在信任这个媒介中发生的。随着文明、社会和市场的进化,所有一切都是通过信任来显现出来的。它是我们文明存在的基石和顶点。作为最初的开源模型,信任是均衡和秩序的无形基础。

一万年来,人类需要的是模拟信任。在数字化的时代,人类需要的是数字化的信任。作为加密货币背后的开源技术,区块链实现了信任从模拟到数字化的形态转化,因为它已经成为了数字化信任的同义词。

对于中本聪来说,创建比特币很容易。但是,由于法定货币作为被信任的价值交换手段是得到主权政府的充分信任和支持的,这就使得他的点对点加密货币在满足人类对信任的期望上变得更复杂了。要成为一个可行的法币替代品,用户必须信任比特币是由其真正的所有者提供的,就像商家信任银行技术来实时验证客户是否拥有他们正在消费的钱一样。因此,为了消除“双花”问题,中本聪开发了自己的区块链,旨在提供可信任的比特币。

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区块链。模拟信托中介机构(如政府,银行,律师,产权公司等)的实质是在交易各方没有信任基础的条件下促成交易。作为一种实用的替代方案,区块链可以做同样的事情,但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但人们的信任期望呢?

由于其互惠的分布式账本网络,区块链将越来越多地与传统的信托中介竞争。你将信任上传到区块链上并分发到称为“节点”的分类账网络的数字记录或资产。实际上,区块链在本质上是一个数据库平台—一个数字化的挂板—你可以在上面插入任何数字和数字化的加密元素和应用程序:合同,记录或金融资产,如加密货币或企业的所有权份额。甚至你的遗嘱和证词。

当一个标准的遗嘱被创建时,它可能在事后更改/复制/损坏/丢失,因为它是物理。每个人都知道,即使是由律师负责,遗嘱也可能会受到质疑,可能无法成为真正的遗嘱或最后遗嘱。因此,我们可以把遗嘱放在加密的数字文件中并将其存放在区块链上。然后我们将通过互联网发送它,通过分布式账本网络中的1,000个节点接收、验证、盖时间戳。

该网络由创建和管理节点的“矿工”运营,这些节点旨在全年按需接收,存储和验证加密货币或加密货物等资产/文件。

当一个人将遗嘱分发给网络时,他会收到一个独特的数字“密钥”,将来必须使用该密钥才能访问该区块链。为了保护遗嘱不被扭曲,可以要求除本人之外的任何人使用该密钥来证明立遗嘱人的死亡。因此,当密钥与死亡证明一起出现时,所有1,000个节点同时确认(这需要几分钟)这次访问是有效的。在区块链术语中,这被称为“工作证明”,并且在这种认证之后,遗嘱的执行就开始了。

例如,区块链上的的指令在完成了认证后将向一个或多个继承人分配规定金额的资产—可能是加密货币。其他指示可以将房地产所有权转移给不同的继承人等等。遗嘱可以在几分钟内执行,不论是时间和精力都会小的多。但更重要的是,一切会如你所愿。矿工不会免费存储和验证,但绕过大多数,甚至所有中介环节,这样也可以避免开销。

分布式账本网络可以由十个节点或一百万个节点组成,具体取决于需要多大的数字化信任。由于它是分布式分类帐网络上的加密文件,因此任何的腐败(双重支出)都需要有1,000个共谋者。你曾听说过数字的力量吗?在数字时代,人们对数字有信心。那么,您需要多少数字信任?十个节点?一百个?还是一百万个?

模拟信任在模拟时代很方便,因为大多数互动发生在与模拟人类非常接近的情况下。但是,我们越是通过推动数字按键来使用全球数字杠杆,我们就越需要数字信任—加密信任,如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并非是要取代信任—它是缔造信任的未来。因为你和我都需要它,尤其是在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