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比特币新闻 > 正文

2018年币圈:曾经理想主义的圣地变成修罗场

来源: 互联网时间:2019-02-09 13:02:00

当市场投资者开始追求最确定性的资产,那意味着其他资产不被看好而遭到抛售,这次加密货币的下跌,倾巢之下无完卵!从年初轰轰烈烈的开场,到年尾惨惨淡淡的收场,事到如今或许也只有向死而生!

比特币如此受人追捧,去中心的理念如此深入人心,我觉得很大原因是因为中本聪,这位神秘的创始人,在比特币生态可以自我运行之后,潇洒地隐退,并且早期获得的比特币,至今未动。中本聪创建比特币,首先肯定不是为了个人财富,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比特币是一个无主货币,不受到任何人、任何组织的操控,所以它获得人们的信任,并且在全世界拥有众多的共识。

有些人想做一个不受任何国家央行控制的货币,有些人希望数字货币能打破国家的资本管制,有些人的希望自己的项目让社会财富无需托管在金融机构,还有一些人希望自己的项目让互联网回归它最初的本质,而不是现在这样被各大互联网寡头垄断。纯正的区块链技术就像是人类齐心协力建造的巴别塔,一个通往世界大同、自由民主的世界。早期的区块链社区很纯洁,大家都不是为了财富,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圣地。

成也ICO,败也ICO

绝大多数ICO项目,本质上跟天使阶段的股权项目类似,只是上了交易所,有了流动性,可以炒作。传统股权领域的天使投资,100个项目中一个已经算是成功了,天使阶段的创业项目,高风险、高回报,回到币圈ICO项目也是一样的,99%的项目会归零,这并不是唬人的话。

然而,2017年,不管是进场发币的项目方,还是尝到甜头的投资人,大家对这个游戏乐此不疲。即便是2017年94“ ICO禁令”发出后,很多中国的项目开始出海,在新加坡等地,注册基金会,私下向投资人募集,ICO平台关闭后,代投模式兴起,这种转向地下的模式暗藏的风险更大,这样状况一直延续到2018年的上半年,直到慢慢的出现ICO项目还是大面积破发,以往百倍千倍的故事变成了传说,投资人开始不投了,项目方靠一纸白皮书&豪华投资顾问站台的模式很难融到资了。

这个领域跟海外资本市场股票发行注册制类似,由于没有实质性审查,海外证券市场IPO并不是难事,股票发行可以源源不断供给,必然造成二级市场整体估值下行,股票走势开始呈现“马太效应”似的分化。然而,在币圈,不一样的是,不管是ICO币还是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币,开始泥沙俱下似的下跌。为什么会出现和传统股票市场不一样的规律,我觉得大概率还是比特币、以太坊和ICO融资模式太息息相关了,毕竟项目方在众筹的时候,收的都是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币,尤其是以太坊,其价格过去主要靠ICO融资规模支撑,数据显示,2018年下半年,全球ICO规模不断萎缩(见下图),以太坊在2018年下半年也呈现踩踏似的下跌。

1
数据来源:互链脉搏研究院 、icorating

2018年入场的人赚钱心太切

ICO领域的玩家,最开始是一些玩硬件、搞IT的,后来涌入一些喜欢投纪念钞、邮票这种另类资产指望一夜暴富的冒险者。这些先行者抓住了历史性的机会,很多年轻人一夜暴富。2018年春节,一个“三点钟无眠”的社群开始火爆,本来只是几个大佬畅谈理想主义的群,由于传播的很快,到后来变得有些狂热。这里面有很多我熟悉的大佬,靠着他们的影响力,确实给区块链做了一次很好的普及。然而,在很多行业老人看来,这就是一群踏空区块链的互联网人在自嗨。

不可否认的是2018年入场的人,不管是遇到的项目方还是投资人,根本没有什么理想,大部分人只想赚快钱。本身没有监管也没有自律的市场,过分的贪婪,必然透支了市场。

2018年,区块链开始出现各种乱象,或者用相互收割来形容更加恰当,机构收割散户,机构不同轮次之间收割, 项目方收割机构,交易所收割项目方。一直以来,项目方募资过程并不透明,交易所上币过程也不透明。后来大家都回过头来才明白,原来交易所是最后的赢家,为什么说交易所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从盈利情况就知道了。根据平台币回购机制估算,火币2018年二季度实现约2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而币安实现约1.5亿美元净利润。

2018上半年年,主流币虽然有小幅下跌,但涨势开始蔓延到小币种,整个行业还是很景气。2018年二季度,平台币开起了一波独立上涨行情,以火币HT为例,从10块涨起,三个月时间近4倍的涨幅。从交易额看,2018年二季度也是小高峰,加上投票上币等各种锁仓设计,利润与币价齐涨,交易所成为了业内最让人羡慕的生意。

即便交易所竞争已经白热化,仍有各路人马杀进交易所江湖,一度出现全球交易所比项目方还多的荒唐局面。其中,又以FCOIN交易即挖矿动静最大,那段时间冒出很多交易所,更有嚣张的号称三个月干掉币安!不客气的说,这些新入局者根本就不懂交易所业务的本质,笔者在那段时间也发文《交易所的战争—该比拼的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交易所比拼的绝不是谁的口号喊得响。
1
火币成交额走势图 数据来源:非小号

危险的平台币上涨

也许今天再来复盘已经算是马后炮了,同样作为平台币的持有者,我曾经给自己找理由,平台币能走出独立行情的逻辑。首先,与其他短时间无法落地的项目相比,平台币类证券的属性(分红、回购),在当时是最确定性的资产;其次,平台币各种锁仓机制,尤其跟上币挂钩,那段时间可以出租给项目方投票获得收益,并在小圈子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平台币成为一种集货币、证券、投票权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通证,没有道理不涨。

但是,那段时间我又陷入了忧虑和担忧,如果当前的众多ICO项目迟迟不能应用落地,那正在交易的都是空气币,交易所存在将变得没有社会价值,那还能支撑平台币的价格?

我深知其中运行的逻辑,明知道平台币的独立上涨行情不可持续,同时也意味着行情即将进入尾声。这是多年的股票投资经验中学到的,当市场投资者开始追求最确定性的资产,那意味着其他资产不被看好而遭到抛售,但是我却深陷其中不愿意离开!

惨不忍睹的币价、坍塌的共识和来来往往的人

“傻逼共识也是共识”,这是出自区块链某著名KOL的录音门事件,这位老师曾经是很多韭菜的精神导师。然而,在大量的垃圾项目充斥市场,各种割韭菜的行为不被约束,傻逼共识也有坍塌的一天。2018年底,比特币跌幅近85%,而以太坊跌幅近95%,而其他ICO币种跌幅95%以上不计其数,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也不过如此。

曾经很多人跑步入场,区块链工程师成为稀缺的香饽饽,同行间3倍工资挖人。有一段时间流行上班就是浪费青春,辞职炒币的大有人在。2018年初,也有很多传统的领域的精英大量涌入币圈,尤其传统互联网圈子还有金融圈,有的去了交易所、有的去了token fund。可谁也没料到,迎接他们的是极度的熊市。曾经最赚钱的两个环节的公司,矿机和交易所,在大规模扩张之后也开始裁员过冬,眼看他们欣喜的来,又目送他们失落的离开,一个HR朋友说道。本以为矿圈能独善其身,但比特币一路跌穿矿机开机价,很多老一批矿机已经成为废铁,矿机按斤卖的新闻一度上了热搜。
2018年区块链领域几乎全军覆没,倾巢之下无完卵!从年初轰轰烈烈的开场,到年尾惨惨淡淡的收场,币圈的周期比传统经济快好几年,只有经历过才能体验那句“币圈一日,人间一年”的感觉。

探究泡沫经济的本质

区块链泡沫最大的问题还是应用落地太慢,当价格高高在上,行业应用迟迟不能落地,当价格涨到一定的临界点,泡沫破灭,资产价格大跌。尤其与现实世界经济下行周期叠加,虚拟经济率先开始调整。虽然2018年股票市场亦表现糟糕,但是与加密货币下跌相比,幅度不算什么。不久前,德意志银行的报告分析指出,2018年成为各种资产回报史上最差的一年,其中以比特币等加密货币表现最惨。

美国IT研究顾问公司高德纳(Gartner)2018年8月曾发表先进技术成熟度曲线,高德纳于1995年分析出的科技演变进程,该公司将科技发展分为快速攀升的“促动期”、过度期待的“高峰期”、泡沫化的“低谷期”、稳健成长的“明朗期”与稳定的“高原期”5个阶段,让人们知道目前某样科技的成熟度如何。
3
数据来源:Garter

Garter图中显示,区块链技术正在进入第三个阶段即泡沫化的“低谷期”,需要5-10年才能走向成熟。区块链正在经历去泡沫阶段,未来只有通过不断的应用落地,充实场景,才能走向成熟。

新生事物从诞生到走向成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尤其是区块链这种天生就是挑战现实秩序的新技术,事到如今,或许也只有向死而生!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互联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