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比特币新闻 > 正文

加密禁令会扼杀英国的比特币商业么?

来源: 互联网时间:2015-07-13 10:28:00

david-cameron

英国政府打击加密系统的可能性再次增大,警钟已在英国比特币社区响起。

上个月的一次恐怖袭击,导致30位无辜的英国公民在突尼斯被杀,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发表质疑,称流行的社交网络和互联网服务是否该放弃他们所声称的隐私政策。

卡梅伦和英国政府均表示,他们不同意任何100%保密的通信媒介。

而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鉴于比特币与加密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英国彻底禁止加密,比特币企业是否还可能留在英国发展?目前,至少已有一家公司表态可能要离开英国,而其它的公司也可能会跟随。

酝酿已久的禁令

这一问题早在今年一月份时就已开始酝酿,当时卡梅伦发表讲话,指出在某些情况下,政府的监视通信一直是可能的。

“在我们国家,我们会允许这样一种人际通讯方式存在吗?甚至在内务大臣亲自授权的情况下,也无法查看的通讯方式?目前为止,政府的表态是no。”

“在加密系统中插入后门,可以方便政府机构,有效地确保它们是公开的。”

5月份,卡梅伦的保守党在以压倒性的票数在大选中获胜,卡梅伦向议会承诺说,他对未来五年的立法议程计划,包括在调查权力法案下,针对恐怖分子、恋童癖者和其他严重罪犯通信的监管。

据报道,英国政府的计划可能会禁止PGP,Apple Messages或者WhatsApp。但政府还没有明确打算如何处理这一问题。

禁止加密的可能性

在目前这个阶段,尚不清楚禁止加密计划是否可行。加密技术已野蛮生长了数十年,而此前限制它的尝试,无一例外都惨遭失败。

英国科学与技术议会办公室在一份简报中表示,加密禁令从技术角度上来看是不可行的,但该报告对政府的决策并没有约束力。

据爱德华·斯诺登( Edward Snowden)泄露的文件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曾尝试削弱加密算法,以此作为他们BULLRUN计划的一部分。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得知NSA的这些努力取得了多少成果。

Eris的离去

鉴于英国当前对加密业务不确定性的态度,Eris Industries,一家帮助其他公司构建分布式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应用的公司,5月份时该公司宣布表示,如果英国政府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限制加密,他们会将公司的总部从伦敦搬移至北美。

44

Eris公司的COO普雷斯顿.伯恩(Preston Byrne)告诉CoinDesk说,问题实际上是双重的:加密的干扰以及用户数据的滞留。

“禁止加密的想法是如此的可笑,我和许多在数据安全领域的小伙伴们,对这个想法感到惊呆了,听起来就是笑话。”

据伯恩说,Eris并不是一家金融服务公司,并且公司也不持有任何用户的资金。但用于构建分布式应用的工具,例如PGPTox 或者IPFS都非常依赖于强加密技术 。

关于数据保留,Eris则想要尽可能少地保留用户的数据。

“从商业角度来看,可以保护数据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对任何地方进行记录。”

鉴于Eris的所有软件都是开源的,在这些软件中插入后门而不被用户注意无疑是很难的。尽管如此,该公司仍不希望英国政府对加密禁令立法,他说:“我们希望这项法案会死在委员会。”

一个熟悉的场景

早在1990年代初,也爆发过一场“加密战”,当时美国政府出台法律限制全球访问加密,以防止自己被破解。

这场战争中的带头人,正是开源软件PGP的发明者菲尔.齐默尔曼(Phil Zimmermann), 此外,他的老乡‘密码朋克’哈尔.芬尼(Hal Finney)也跟随了菲尔的步伐,芬尼也是第一位和中本聪交易比特币的人。

PGP是在1991年发布在互联网上,然而齐默尔曼却遭到了美国国务院和其他美国政府机构的调查。

美国当局自己开发了称之为“Clipper芯片’的加密芯片组,该芯片组会用于所有的通信设备。1993年时该芯片开始发行,但到了1996年却因为制造商不再接受,这种芯片最终凋零。

彼时,PGP却开始了野蛮式的成长,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其成长之势完全不可阻挡。它的使用对于促进电子商务经济增长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而在齐默尔曼本人看来,英国的提议是“荒谬的”。

英国政府任何尝试禁止加密的行为,或者类似的方式来限制比特币,极有可能遭到同样的下场。两者都已牢牢地和广大市民联系在一起。

然而,收集和保留个人数据,仍然深受世界各地决策者的欢迎,并有可能在未来的商业模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原文:http://www.coindesk.com/would-uk-encryption-ban-kill-bitcoin/
作者:Jon Southurst
编译:洒脱喜
责编:洒脱喜
稿源(译):资讯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互联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