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块链新闻 > 正文

布比CTO王璟:我们正在用区块链技术降低多方间建立信任的成本

来源: 互联网时间:2016-07-21 16:57:00

互联网让点对点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成本降低到几乎接近为零,任何人、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点对点信息交换。未来的区块链,可以让现实世界中的价值交换,例如过户一辆车、买一套房,也能够像现在发一条微信一样,实现快速、低成本的点对点之间的价值转换。

1、美国总统大选的投票系统缘何用上区块链?
2、什么是区块链?大家为什么这么关注这项技术?
3、区块链怎么实现价值转移?
4、布比区块链的落地案例有哪些?

上述问题,布比联合创始人兼CTO王璟在2016 MIIC大会上的演讲告诉了我们答案:

图片1
布比联合创始人兼CTO王璟

 区块链虽然是一种前沿技术,但是这两年却很热。为什么区块链这么热,要感谢华尔街以及欧美一些主流金融企业把区块链技术或概念带入到大家的视野,因为他们从2014年中下旬开始不断地探索、投资和孵化相关企业。

大家应该知道,金融机构是一个相对保守的行业,通常他们不敢轻易去尝试新的金融技术,一般他们会等新技术相对成熟或者是比较稳定以后再去尝试使用。区块链成为为数不多的、在萌芽阶段就被金融巨头广泛重视的技术之一,这其中有两种可能:1、区块链技术天生就适合泛金融行业; 2、区块链技术可能会对泛金融行业造成较大的影响。

美国总统大选的投票系统缘何也用上区块链?

图1是欧美金融巨头从2014、2015年开始在金融产品、技术研究、风险投资、系统建设和创业孵化五个领域做的一些事情。有些试水一些金融产品,例如德国银行使用Ripple进行国际汇款;花旗银行发行自己的“花旗币”;有些在做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其中有一份分析报告指出,利用区块链逐渐替换现有银行系统,每年大约能节省200亿美金的成本;还有一些开始做创业孵化,拿出一些边缘业务,加上一定的孵化基金,帮助创业公司成长;
还有像摩根、高盛等老牌投行直接投资了一批有潜力的区块链创业团队,并且在业务上进行密切的合作。

图片2

图1 银行业在区块链上的探索

从2015年开始到现在,区块链就不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了,国外纷纷在各个行业领域开始做区块链应用尝试,如图2;总结起来集中在这4个方向;最早是集中在数字货币,包括交易、汇兑、支付、微金融等领域;后面陆续蔓延到证券行业,像股权债权、私有市场、众筹,一些金融衍生品,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纳斯达克的Linq;除了传统的金融行业,区块链也开始在记录保全方面做一些尝试,像知识产权与版权的登记与交易、所有权登记、医疗信息记录,还有投票选举等;最后在智能合约的领域还处于更早期的探索,主要是一些博彩应用。

图片3

图2 国外区块链的应用探索领域

有人可能听说过纳斯达克用区块链做了一个交易平台linq,Linq是首个由金融服务公司推出的、说明资产交易如何可通过区块链平台来进行数字化管理的产品。它就是一个管理工具,也是纳斯达克私募股权市场为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而提供的部分服务。刚开始他们把自己孵化的初创企业放在linq上,大家可能感觉这与一个私有市场没有什么区别。近期纳斯达克直接把这个系统放到官网上,告诉OTC市场这是一个云平台。他的战略意义在于linq已经不局限于是一个区域性OTC市场了,意味着未来在纳斯达克的私有股权市场,未来在澳大利亚、南北州,或者是欧洲甚至中国的用户都可以进行自由登记和买卖。实际上形成这么一个全球化的OTC市场,这也是区块链带来的最大价值。

除了大家熟知的金融领域,泛金融领域也出现了应用。举例来说,今年是美国总统的大选,美国有一个州直接用区块链改造了投票系统。这个州的民众需要拿自己的身份证或者是有效证件到投资站刷卡,无形中构建了这么一个区块链底层的帐号,这有什么作用?保证从区块链出去的每一笔数据都是可跟踪的,让总统大选的每一笔投票都可以完整记录。比如说某个公民如果投给奥巴马或者是其他的候选人,这些候选人所有的投票如果得到一万张或者说五万张,那么能够追踪到是谁投给他的、什么时间投的等,这些数据可以完整地进行跟踪,可以放到官网上或者是公共平台上供大家去查询。

什么是区块链?为什么大家都在关注这项技术?

在介绍区块链之前,先说一下互联网。互联网经过二十年的发展,重点解决了一件事情,就是点对点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成本,成本降低到几乎接近为零,任何人、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点对点信息交换的成本非常低。

但是,为什么现实世界中的价值交换,例如过户一辆车,甚至买一套房,为什么这么麻烦?有没有可能像现在发一条微信一样,能够实现这种快速、低成本的点对点之间的价值转换?目前的答案是不行的。因为价值与信息有是本质区别的,信息是允许被复制的,我给另外一个人发了一个微信,我这边存了一份,微信服务器上可以保留一份。但是,价值的所有权必须是唯一的,所以价值的传递需要一种信任机制来确权和记账;现有的方式都是依赖于某个中心化的机构来记账,大家所熟知的银行、阿里巴巴等等,通过这种中心化的确权跟记帐来完成两个人之间或者是两个机构之间进行这种资产交换。这种记账模式通常成本较高;那么要实现低成本的点对点价值传递,本质就是降低建立信任的成本。

在《经济学人》里有一篇介绍区块链的文章,把它称之为创建信任的机器;因为区块链采用了一些巧妙的系统设计,加上密码学和算法的组合;在价值的传递中可以实现由网络来记账而不再依赖某个中心化的机构;区块链用这种方法来降低价值传递过程中建立信任的成本,它有可能成为构建价值互联网的基石。

华尔街对区块链还有一个更形象的定义:分布式共享记账技术;这里最关键的就是共享,其表现形式是:由多个业务参与方共同建设和维护一个公共的账本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录入的数据,由统一的共识机制保障,确保数据的时序性和真实性,并且单方不可篡改不可抵赖;经常说区块链是具有颠覆意义的技术,是因为它第一次能从技术层面建立去中心化信任;这种信任建立的模式,有可能大幅降低很多行业领域现有的成本。

图3的左边是传统多方合作的系统部署,一方负责记账,维护账本;其它方实质上是记账方的客户,因为所有的数据都掌握在记账机构手中;图3右边的区块链就是利用技术信任来建立多中心化的记账体系;各方都参与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拥有相同的数据及记账权;从所属权看,系统是多方共同拥有;数据存储也是多中心化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交易验证,或者数据录入也是多方共同完成,这样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交易一旦验证通过,就完成了传统的记账、对账、甚至是清算的工作。

图片4

图3 传统记账方式与区块链的分布式共享总账模式

图4是一个区块链应用部署的逻辑图,每个节点拥有各自的私钥;在业务层面每个节点对应一个实体机构,可以是行业上下游的参与方,也可以是监管审计机构。

图片5

图4 区块链的逻辑结构

图5是一个典型的记帐流程,左边是传统的单中心记账流程,用户A发起一笔转账申请,机构验证通过后,修改账本数据,再分别通知A和B转账已成功;右边是区块链的典型记账流程;A和B之间发生一笔交易,产生一个Tx,进入到区块链网络;通过P2P网络进行全网扩散,每个节点都收到一份Tx数据;然后各节点根据自身保存的数据副本,对这笔交易进行验证,并给出各自的验证结果验证结果也会通过P2P进行全网扩散;区块链运行的本质是少数服从多少,当大多数节点给出了一致的验证后,所有节点记录各自的帐本。

图片6

图5 传统记账流程与区块链的记帐流程对比

区块链的价值转移:转移资金、转移任何东西

下面看两个例子;图6左上方是传统的价值转移模型,AB之间通过机构的确权完成一次转移;图6左下方是用区块链的价值转移,AB之间点对点的价值转移中,不再依赖于某个中心化的机构进行确权和记账,这些全部由区块链底层自动完成。

图6右上方是现在一个二手车买卖的流程,目前通常需要2-3周的时间,中间有多个部门之间对材料进行不断的审核和验证;若干年后,如果这些资料都记录在区块链上,例如一辆车的碳排放标准在进入北京时就已经检验过了,保险的信息和理赔的信息也完整记录了,那二手车的买卖,未来可能就像现在大家在微信里发一张图片一样简单,对方收到车的图片,就完成了交易;因为其实二手车的交易完成最终确认,也只是在交管局的数据库里把所有者从A修改成了B。

图片7

图6 传统价值转移模型与区块链的价值转移模型

布比的区块链落地案例: 供应链金融

布比在近一年的区块链商用探索过程中,与近200多家机构不断的探讨与合作过程中,发现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一些特征和痛点,与区块链有很多的结合场景。

首先供应链金融天生就是多方参与的,目前有价值的信息散落在各个环节,任何一方都很难利用现有的数据完成风控体系;因此每流转到下一个环节,都要对信息做重复的审核。

以一个应收帐款保理为例,中小企业拿着核心企业的应收帐款合同去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不是不相信核心企业的还款能力,而且怀疑中小企业的诚信问题,首先这是一份纸质的合同,存在造假的风险;因此银行必须通过派人或者电话的方式去核心企业调研真实的贸易情况;这通常是需要消耗物力与时间成本的,这部分成本也都会转嫁到贷款利率上;如果金融机构觉得验伪过于复杂,甚至就不放贷了。

图片8

图7 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方案

利用区块链构建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可以将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金融机构、仓储物流、保险、征信等信息系统打通,如图7。首先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利用区块链输出一份统一的凭证,这个凭证可以是现有纸质的仓单、票据、应收帐款的数字化;也可以是直接的电子合同。

一份凭证的产生本来就是多方参与的,例如仓单的签发需要生产商、仓库、参检单位三方签字才生效;后续的流通和质押环节在验伪时重点也是看有没有这三方的盖章;如果在仓单生成时就利用三方的私钥联合签名录入到区块链里,那后续的流通环节就无需重复验证了,因为在录入时其它机构已经验证过了。

合同也是供应链金融里的一个痛点,目前都是纸质合同,合同签署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利用区块链直接生成和签署电子合同,可以大幅节约时间成本。

除了凭证的功能,区块链还能完整的记录凭证的流转过程,包括合同执行、交易、质押、解付的全流程;同时还可以将一些业务规则交由区块链处理,例如已质押的凭证不允许重复质押等。

最后随着时间的积累,凭证和过程记录慢慢就变成有价值的征信源数据;通过区块链产生的数据与现有征信数据有本质的区别,现在的数据都是单中心维护的,被认可和使用的范围有限;而区块链里所有数据的录入都是各个参与方共同确认和维护的,用它做的征信模型,被接受和使用的范围将大幅扩大。

最后介绍一个我们已经上线的案例,即一个典型的P2P金融平台。这个平台的背后是围绕黄金珠宝加工的上下游进行小额贷款业务,平台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发行理财产品,从C端用户或者机构手中募资。

他们想用区块链解决几个问题:首先他们现在没有系统化的风控手段,一个小珠宝商拿着合同来平台融资,他们只能派人去调研,这样的效率低、成本高;他们期望利用区块链构建一套供应链体系,把黄金珠宝的业务流程全部信息化;其次随着P2P平台跑路的越来越多,用户对理财产品背后的标的物有强烈的知情和风控判断需求;他们把区块链记录的供应链信息授权给购买者查看,每个理财产品背后对应的标的物,以及标的物过程状态,用户都可以透明查询,以增加用户信心。

区块链本质和最大的价值是说,把A机构的数据用一种信任的方式共享给BCD的机构使用,任何一个中小P2P的平台,单方通过自己去发展C端用户的能力永远有限的。所以他们是有强烈的需求去跟其他的金融平台、金融机构产生产品的合作,或者是资金的合作。那么就要向对方或者说合作方来证明自己的标的物,证明真实有效性,最好的证明方法就是拉入这些合作方,也成为区块链的结点,或者是参与方进入到这个里面来。保证真实有效,同样有一个副本。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互联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