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块链新闻 > 正文

昌用:从技术试验到社会试验的密码经济

来源: 互联网时间:2019-04-22 11:40:11

我呼吁维基解密不要使用比特币,因为比特币还只是早期阶段的社会实验。

——中本聪

一日十年

我从2013年开始比特币研究、科普和投资,五年里经历了共同的世界货币梦想,币圈与链圈的分裂,比特币扩容失败后的群雄逐鹿,疯狂牛市后的理性回归。我的生活和梦想已经融入了从比特币和区块链进化出的密码经济之中。比特币扩容之争让我从跟随和科普转向了独立思考和参与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让我确信这不仅仅是技术试验,更是一场伟大的社会试验。这场试验的核心是探索去中心化经济组织模式,这决定了每个人都可以独立思考,参与其中。

2008年10月31日比特币白皮书发表,2009年1月3日比特币系统开始运行,它的创造者中本聪确信“20年内,比特币要么有很大的交易量,要么一点都没有。”约两年后的2010年12月5日,中本聪呼吁“维基百科不要使用比特币!比特币还只是一个处于婴儿阶段的小规模社区试验”。现在,10年过去了,比特币成功了吗?这十年它经历了什么样的试验?我有幸亲身经历了这10年的后一半,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实践谈谈我的理解和展望。

今天看来,中本聪的试验似乎已经远远超出了“比特币”的范围,人们更多地谈论“区块链”而非“比特币”。甚至“区块链”也难以涵盖所有从比特币衍生出来的技术与经济现象了,脱离“区块链”但仍然具有比特币某些技术特征的应用越来越多,比如DAG。这些应用有的无“链”,有的无“币”,但共同的基石是非对称密码技术提供的数字身份和签名授权。为此,我把基于非对称密码技术的应用称之为“密码经济”,这样更易于理解比特币10年衍生出的各种经济现象,理解这场伟大的社会试验。

货币之梦:向自由而生

从2007年中本聪开始设计比特币系统到2013年底Vitalik提出以太坊,整个密码经济生态拥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比特币一定能成为全世界自由流通的货币

中本聪的比特币白皮书中将比特币定义为不需要金融机构中介的点对点电子现金,在2009年1月3日的比特币创世块中留言[1]:“正值英国财政大臣达林被迫考虑再次出手纾解银行危机”,这里包含了对法币金融体系的嘲讽和构建摆脱银行中介货币系统的目标。基于中本聪的目标,比特币的早期支持者们达成共识:比特币是跟法币不同的货币系统,是去中心化的货币系统,能够超越国界成为全世界流通的自由货币。

2013年9月我辞去行政职务,有了更多自由时间,遇到比特币热潮,借助维基百科花半小时梳理了其基本逻辑。我发现,这个新的货币逻辑在经济上可行,有可能颠覆全球货币系统。随后的学习、研究、科普和投资让我迅速融入了比特币的共识,我深信比特币能够成为全球流通的货币。不仅如此,我认为它能够取代法币系统,成为全球统一的主要货币系统。这算是最坚定的比特币梦想。当时的许多比特币支持者认为,比特币虽然能成为世界流通货币,但无法取代法币。

这个坚定的世界货币梦想有几个主要逻辑作支撑:

1.比特币是更好的货币。从货币的本质看,货币是交换的媒介,其内在价值不在于有其他的用途,而在于它更方便交易,更好的货币意味着更方便交易[2]。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的货币史先是努力发现更方便交换的实物,从而有了从小麦、贝壳到金银的实物货币;后来发现可以通过人为改造实物,尤其是通过信用背书使货币更便于交易,从而有了铸币和纸币;最后发展出比特币这种完全脱离实物形态,摆脱了信用背书弊端,并且更易于交换的人为货币。所以,比特币是货币发展的最新阶段[3]

2.货币具有马太效应。2013年出现了一些模仿比特币的其他密码货币,当时称为“山寨币”,而更中性一些的称呼为“竞争币”。不少人质疑,比特币是开源的,如何保证比特币不被竞争币超越呢?当时看来这种风险并不大,因为在统一开放的市场上,具有同样属性的货币,使用的人越多,愿意使用它的人就会越多。不同国家的法币是由于主权边界才能并存,金银铜是由于自然属性适用于不同规模交易而并存。竞争币跟比特币性质完全相同,在比特币已经占有密码货币90%以上市场份额的情况下,人们更愿意持有和使用比特币,其他币是没有机会赶上的。

3.比特币的开放性能保持其竞争优势。有人提出,如果竞争币有重大创新,比比特币更好用,不就能够超越比特币了吗? 我当时认为,比特币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如果一个竞争币能够有重要创新,被市场证明更便于交易,从而获得更多用户,那么,比特币完全可以吸收这种创新,在马太效应的帮助下获得不可超越的竞争优势。基于这个逻辑,直到现在,很多比特币支持者都将各种竞争币看做比特币的试验田。

4.比特币的多层支付系统。2013年比特币系统的区块容量限制在1M,每秒钟能够处理的最大交易数量约7笔(即7 TPS)。人们质疑比特币的处理能力无法胜任世界货币,支付宝双十一的高峰交易超过25万TPS!对此,我认为存储和带宽的发展会使比特币主链能够处理更多的交易,更重要的是,比特币作为基础货币,仍可以发展第二、三层支付网络,比如侧链、闪电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等,基于比特币的信用体系也会形成[4]。市场需求会自然推动这一进程[5]

这几个核心逻辑在我的科普文章和微博[6]中成为传播比特币知识和信仰的主要依据,也让我成为中文社区比特币的最坚定支持者之一。尽管“比特币将取代法币”的观点受到很多比特币支持者的质疑,但总体上,这个时期,比特币支持者(甚至包括竞争币支持者)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比特币成为全世界流通的货币。那是一个令人怀念的美好共识时代,因为接下来的五年,我经历了三次共识分裂。

一个江湖,两个圈子

至少从2013年开始,比特币的支持者们就意识到,比特币作为全球点对点网络协议的软件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全球化的货币系统,还可以进一步实现更多经济功能。在最早的比特币论坛bitcointalk.org和reddit的bitcoin板块中,比特币爱好者们做了许多的探索,并展开实践。

一种早期的拓展是在一些比特币上做标记,称为“染色”,被染过色的比特币(Colored  coins)可以赋予特定的经济含义,代表某种资产,借助于比特币系统流通。[7]更进一步,Mastercoin和Counterparty则在比特币协议之上搭载了一层新的协议,以便实现数字资产发行、去中心化交易所等更多复杂的功能,这就是后来智能合约的雏形。与染色币不同的是,为实现新协议的开发和运行激励,它们有自己的代币,万事达币和合约币。

这些超出货币范畴的去中心化探索对比特币支持者是很大的鼓励,因为它在自由货币的基础上,又给了人们一个自由世界的梦想。国内比特币的早期开拓者李钧和长铗在《比特币:一个虚幻而真实的世界》中系统地梳理了基于比特币技术展开的各种可能的应用场景。结合这些进展,我也拓展了自己的梦想,认为从比特币出发将拓展出去中心化的自由世界,大致路线是:

1. 比特币成为世界货币。货币是市场经济的枢纽,去中心化的世界货币成为主流将使得全球市场经济自由度大幅提高,经济效率大幅提高。

2. 从比特币衍生出去中心化开发平台。借助于比特币的全球影响,在比特币协议基础上,出现一些搭载其上的开发平台,如Mastercoin,这为更多去中心化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3. 人们利用开发平台设计各领域的应用。借助于Mastercoin等去中心化平台,各经济领域的从业者们可以自由地开发部署不同场景的应用。这些应用借助于比特币的价值媒介和去中心化网络系统大大拓展了应用范围,提高应用效率,更具有竞争优势。

4. 比特币、平台、应用构成全球自由市场经济。从比特币衍生出开发平台,由开发平台实现各种应用场景,从而形成去中心化的、更具有自组织能力的全球市场经济,支撑起一个自由世界(参见图1)。

图片 1

  图1.比特币构建自由世界的梦想

这个拓展了的自由世界梦想不是我一个人的,当时的Mastercoin等创新得到很多人的支持,这是比特币社区的共识,只是大家对于其实现的范围和程度理解有所不同。我认为比特币能够取代法币,自然对这个自由世界有更强烈的期待。

然而很快,梦想的拓展演变成比特币社区的第一次分裂。

对于在比特币系统之上搭载新的协议实现更多功能,一些人持反对的态度,他们认为比特币要实现世界货币的目标,必须十分简洁和紧凑,以保证系统安全抗审查。他们担心搭载上层协议会增加比特币的存储和传输负担,更多的数据和代码会“污染”比特币主链。重要的是,这种担心来自于比特币系统的一些主要开发者,在他们的开发中并没有给这些探索以必要的支持。

同样怀揣着更大的梦想,2013年年仅19岁的Vitalik Buterin,也就是后来的V神,受到Mastercoin的启发,准备在比特币协议之上建立智能合约协议。此类拓展主要借助于比特币交易的OP_RETURN将附加信息写入区块链来实现。而当时每笔交易输出能够搭载的信息只有80个字节,限制了附加协议的开发。Vitalik向核心开发者们提出,希望能够扩大OP_RETURN的空间。但反对拓展的开发者们不仅没有扩大空间,反而将80字节进一步压缩到了40字节。Vitalik一怒之下另起炉灶,2013年底发布了以太坊白皮书,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以太坊所描绘的智能合约可能实现的丰富应用吸引了不少人,但由于另起炉灶,打破了比特币社区在比特币基础上建立自由世界的共识,受到了多数人的反对。Vitalik为了开发以太坊系统开启了众筹融资,也被一些反对者斥责为骗子,社区开始分裂。

2013年的比特币牛市跟比特币梦想及其拓展的传播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在中国的传播。但进入2014年,牛市泡沫破灭、政策收紧和Mt.Gox倒闭等导致比特币价格暴跌,负面宣传越来越多。尤其是比特币挑战法币的本性为社区带来了巨大的政策压力。

在比特币受挫的背景下,结合以太坊智能合约远景的传播,一些人提出应该淡化比特币,淡化对国之重器货币的挑战,多谈比特币的技术及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人们选择了构建比特币系统的一系列技术中的“区块链(blockchain)”一词来指代比特币的这些技术。提出多讲“区块链”,少谈“比特币”。[8]这也使得以智能合约为基础实现更多非货币应用的以太坊受到了更多关注。

但比特币的坚定支持者,包括我在内,并不愿就此放弃比特币的梦想。我认为货币是市场经济的枢纽,成功的去中心化货币能够更有效地推动更多领域的应用。我的个人专长是经济分析,我更愿意,也更擅长对比特币相关的经济问题深入思考、研究和科普。因此,我虽然对以太坊并不反对,但并不看好以太币。[9]

至此,2014年后,原来的比特币社区分裂成了所谓的“币圈”和“链圈”。币圈指坚定支持比特币优先发展的人,链圈指淡化比特币,强调“区块链”应用的人。一直到2016年,“币圈”都占据着社区的大半江山,“链圈”则以以太坊的支持者,还有借鉴以太坊推进的其他智能合约项目支持者为主,比如小蚁(后改名NEO)。

“币圈”和“链圈”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敌意,或者说相互的“鄙视”。币圈认为链圈屈服于外界压力,脱离了中本聪的梦想,舍本逐末,走上了旁门左道,有投机之嫌。链圈认为币圈顽固守旧,暴殄天物,限制了区块链的应用前景。总体上,“币圈”占主流。记得2015年熊市造访北京,我与龙少、吴刚、超级君、老猫、异客等仍在寒冬坚守的朋友聚餐,只有老猫一人支持以太坊,席间向我们安利以太币未果。

扩容之争与BCH的诞生

币圈和链圈的分裂并没有动摇比特币的根基,毕竟链圈也未放弃比特币的世界货币梦想,只是希望走的更快更远。此时,更大的分裂危险却在一个“小”问题中潜伏着,在2016年发酵,2017年爆发,打破了比特币的世界货币梦想,这就是所谓的“扩容之争”。

比特币系统运行早期,为了保证每个人都能参与,也为了防止攻击导致网络超载的风险,中本聪对区块的大小进行了1M的限制,建议等交易量足够多时再扩容。中本聪2010年底隐退,将开发工作托付给Gavin。2015年5月区块实际容量达到400k左右,并仍在快速增长中,Gavin开始全力推进扩容。

扩容本来被认为是跟“孩子长高了,要添新衣服”一样简单的事情,但遭到核心开发团队的其他几名成员的坚决抵制[10],他们认为更大的区块使得普通人电脑很难运行全节点,造成系统的中心化,难以抗政府审查。2016年5月由于Gavin公开支持Craig S. Wright(简称CSW)对自己是中本聪的声明,但Wright却未能拿出证明自己身份的签名,Gavin在社区身败名裂,黯然退出核心开发团队(即Bitcoin Core,简称Core)。

2016年7月之前,我并没有想过自己需要加入到这场争论中,我认为这是核心开发者和大矿工们的事。跟多数人一样,我支持核心开发团队,鄙视Gavin为假中本聪背书。我相信Core能够及时扩容。但是,2016年7月1M的区块满了,出现了拥堵和高手续费,几乎所有人都急了,而Core根本没有扩容意愿,只是设计了更复杂和长期的扩容方案:隔离见证+闪电网络方案。区块的拥堵给我带来了一次重大的转折,我开始怀疑Core,开始觉得自己有必要独立思考比特币的发展道路了。

2016年12月我发布了文章《扩容之争:比特币的政治与经济前景》[11]从技术、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多个层次分析了扩容之争,认为发展理念和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分歧,这种分歧可以通过分叉(即分为两个长期并存的链)来解决。跟自然界的进化和市场竞争一样,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应该通过分叉实现演进。始终保持一致的去中心化系统是不可能存在的。

尽管社区先后达成了扩大区块容量的纽约共识和香港共识,但在Core的坚持下,比特币最终没能实现扩容。2017年8月1日坚决主张区块扩容的人,包括我,赶在Core的隔离见证实施之前分叉形成了8M区块的比特币现金(BCH)。经过3个月的算力波动,11月1号调整了区块难度调整规则,BCH趋于稳定,在密码货币中保持了市值第四。这是比特币社区的第二次大的分裂。

我在BCH的诞生过程中,除了发表上述文章提出应该分叉之外,还做了三件事:一是2017年7月中旬建议viabtc在分叉之前开启BCH期货,预先形成有效市场,保证了基本的挖矿算力;二是9月初协调开发者、矿工、社区达成修改难度调整规则的共识;三是10月初说服社区在11月初完成新难度规则调整的系统升级。

图片 2

图2.比特币的每月区块大小中位数变化

看似简单的扩容之争不仅造成比特币社区的分裂,还从根本上改变了密码经济的生态结构。

秦失其鹿,群雄逐之

2017年,经过三年的熊市,比特币终于迎来一轮新的牛市,社会热度和交易规模快速上涨。区块1M限制使2017年整个牛市比特币都处于拥堵状态,最严重的时候,内存池积压了20万币交易,一笔交易要支付上千元的交易费和加速费(矿池优先打包)才能尽快确认,普通交易要一两天,甚至一周才能确认。为此,作为密码经济霸主的比特币快速失去市场。

为了在活跃的市场中抓住机会,人们纷纷从比特币转向了其他竞争币,尤其是在交易所之间的充提,更多人选择了更快捷低廉的以太币和莱特币,2017年3月10日以太币暴涨,3月28日莱特币暴涨,而比特币的市场份额快速下降。

以太币的暴涨和比特币的相对衰落,打破了比特币的神话,也改变了人们对链圈的轻视,带动了牛市的第二波行情——智能合约公链的暴涨,如小蚁6月15日的爆发。随后一些新的公链接踵而来,多数项目并不能立刻开发上线,于是纷纷借助以太坊的ERC20标准,采用ICO的方式募资。在牛市大潮中不断创造出百倍币、千倍币、万倍币等ICO神话。

在ICO神话的刺激下,2017年8月1日BCH的诞生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造成BTC与BCH的暴跌,分叉前选择持有BTC的人获得了BCH带来的额外收益(约10%)。这种财富效应刺激了更多地分叉币,不过这些分叉币采取了预挖的方式达到了类似ICO项目发起者的收益,这跟BCH的自然竞争分叉有根本区别,也是这些分叉币后期快速衰退的根本原因。

风来了,猪都会飞起来。九四ICO禁令和中国交易所关闭都没能挡住疯牛狂奔。分叉币热潮之后,资金寻找各种新的暴利机会。主流币轮涨之后转向行业概念币,比如物联网、云存储、游戏、公证、保险等等。概念币过后是各种几分钱的小额币,小额容易翻倍,甚至不需要看市值!大佬喊出了“一直涨!”大妈们喊出了:“不用看白皮书,别给我讲价值,买!买!买!”

至此,牛市进入了尾声,传统经济精英进入密码经济领域后不再简单买币接盘了,而是转向发币,由需求方变成了供给方。各种名目的公链与token比雨后春笋还快,仅以太坊ERC20代币几个月时间就增长数万种(目前已达到13.4万种)。项目上市需求爆发带来交易所暴利,催生出上万家交易所。项目为扩大影响必须做社区,又催生出众多社群。建设社群必须扩大宣传,催生了各种区块链媒体,催生了各种区块链会议……这些业态的兴衰就更快了,先行的头部企业大赚一笔,后续就越来越难了。

各种链、各种币、各种业态轮完了,牛市就彻底结束了。

存在即是合理的。比特币拥堵之后的大牛市,有疯狂的方面,也有密码经济发展的新趋向:早期对比特币发展路径的设想虽然简洁,但难以实现。在2018年1月底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我提出,既然比特币在成为世界货币之前就丧失了绝对的市场地位,以太坊兴起,各种密码应用已经遍地开花,那么,密码经济的路线有可能改变为:

1.功能性密码应用探索落地。密码应用在各个经济领域探索试验,部分企业取得成功,在产业内部形成产业公共密码共识平台和产业token。

2.功能性应用带动若干密码共识平台。功能性应用自己建立去中心化公链平台成本是很高的,在现有密码共识平台如以太坊或EOS平台上建立和维护更有效率。

3.密码token需要锚定通用密码货币。无论是产业密码应用还是密码应用开发平台,其内生token都有特定需求,产业token带有产业特征,如游戏和云存储的密码应用功能是不同的,开发平台token也需要根据自身网络资源、应用开发状况调控内生token的发行、分配与流通。因此,不同应用和平台的token之间需要一个稳定、通用的公共货币,比特币(或比特币现金)将会承担这样的功能。

由此,之前比特币构建自由世界的图景变为:

图片 3

图3.从产业应用到通用密码货币的新图景

回归理性

2018年入秋,人们才开始普遍认同熊市寒冬来临,尽管挂名区块链的资金盘和传销币还在民间传播,但交易所已经几乎没了交易量,密码经济业内已经开始了维权、裁员和倒闭潮。社区充斥着各种负面消息和讽刺区块链的段子。两种观点开始流行:一种观点认为所有的区块链项目都是骗子,一种认为除了比特币,所有的区块链都是骗子。

2017年10月,在币友的鼓动下,我开始创业,并于2018年1月底成功举办了第一期区块链创新研修班。同时我也在密切关注市场,市场的狂热让我预感到熊市的来临。3月初我对区块链的发展阶段做了总结和预测,认为“在市场狂乱之后,2018年的虚拟货币和区块链会在市场、监管、认知等各方面进行调整,回归理性。”[12]在雷锋网的专访中我认为当时“95%的区块链项目没有前途,1%会成为未来的驱动力。”[13]

熊市来临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密码货币和区块链商业应用的过分乐观估计,简单说熊市的根源是牛市的疯狂。ICO项目绝大部分将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

1.比特币历经近10年才基本可行,token发行也是在经历5年多的探索才被市场接受,各种区块链应用至少要3年以上的探索迭代。

2.新技术的探索应用理应由简入繁,逐渐积累应用经验、理论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完全数字化的货币、证券已经是最容易落地的了,其他跟复杂社会关系和实体自然属性相关的应用,诸如公证、防伪、物联等应用需要更长时间的探索。

3.新技术的初创项目没有经过从小到大,从易到难的市场试错和学习过程,就获得基于远大商业愿景的高估值筹资,违背了商业规律,甚至违背人性,就像给三岁孩子一把屠龙刀一样危险。

基于对熊市的判断,我在2018年初就收缩了战线,将创业规模压缩到最小,轻仓密码货币。不过,受朋友的影响,在侥幸心理和短期利益的诱惑下还是踏了几个坑。不由感慨,熊市最佳的投资策略应该是与市场完全隔离!

没有离开市场也不都是损失,在市场变化中能真切观察密码经济的各种现象,不断思考密码经济的本质、结构和发展方向。在举办区块链培训班的过程中,我需要不断梳理现实变化的内在逻辑,整理相关的理论依据,再用最通俗简洁的方式组织起课程内容,讲给学员来检验。

在六期课程和记不清多少次的大会演讲和线上分享之后,尤其是在应电子工业出版社之邀,撰写《区块链:密码共识原理、产业与应用》一书的过程中,我对被称为“区块链”的密码经济的总体认识逐渐清晰了。

在由知密大学跟巴比特、比特大陆、币看、NULS和陨石财经联合举办,我全程主持的“密码货币、通证与无币区块链学术研讨会”上,我首次提出了密码经济的基本结构[14]。我的导师晏智杰教授和经济学家朱嘉明教授对这一发言以及电子工业出版社的著作给予了积极评价,并为著作作了序。

在著作和一系列文章中,我反思了“区块链”和“通证”的本质和相关误解,认为所谓“区块链”,其核心是分布式共识,也就是用简单民主这种去中心化方式,组织大规模经济活动。在互联网解决了远程信息传输的前提下,非对称密码技术提供了无中介的身份确认和签名授权的关键技术。因此,区块链应称为“密码共识机制”,简称“密码共识”。

用哈希链接动态数据产生的区块链只是实现分布式共识的技术环节之一,把整个密码共识机制及其应用都称为“区块链”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这种错误的认知掀起了牛市中的“造链”“上链”热潮,也在熊市中导出“区块链项目都是骗子”的论断,而密码经济的本质却未能得到充分认知。

由密码共识机制建立的密码共识平台可以发行密码货币,也可以建立更复杂的智能合约系统,包括发行token(通证)。“通证是特定组织或个人通过去中心化的密码共识平台发行和流通的信用证券”[15]而无币区块链则不需要去中心化,可以无币,甚至无链,只需要应用密码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来改进各种商业或政务场景。

密码货币、通证和无币区块链都建立在密码技术基础上,它们的发展相互促进。人们通过非对称密码技术进入虚拟世界,所构成的经济体就是密码经济

密码经济的全球性基础设施需要高度的安全性,一般采用去中心化的密码共识机制建立,而各种具体的应用则可以根据服务范围、业务场景的不同,通过将密码技术与现有不同程度的中心化经济组织模式相结合来实现。将密码技术提供的统一的身份识别和签名授权功能与去中心化的基础设施融合起来,可完成对全球市场经济体系的升级。

密码经济的发展将推动人们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密码化,届时我们将拥有一个更加全球化和相互依赖的密码世界。

试验之路

币圈一日,人间一年。回想当初的比特币之梦,似乎是几个世纪前的神话。然而,环顾四周,更多人在传承和诉说着这个神话。

2017年的疯狂牛市让许多社会精英投入比特币和区块链的浪潮,熊市深套促使人们反思各种区块链项目,但却坚定了对比特币的信仰。经过几轮牛熊洗礼的“老韭菜”早就树立了“永不下车”的信念。被称为澳洲中本聪的CSW博士高呼比特币不是社会试验,它的基石在0.1版已经确立,只要取消区块上限,比特币(现金)就能服务50亿人,也达到了封神的奇效。

我羡慕那些坚持比特币梦想的人,至少能够获得心灵的安宁。从晏智杰老师那里学到的研究方法和基础理论研究的磨砺,让我形成了敬畏市场和反思自己的习惯。我曾经很反感别人说“比特币是一场伟大的社会试验”,因为在梦想中它是确定的未来。现在看来,支撑梦想的逻辑已经被现实证伪。

虽然密码货币优势仍在,但比特币扩容失败已经使其失去了马太效应的绝对优势,其发展也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开放性,在Core的掌控下主动放弃了支付市场,成了主流投资品,背离了中本聪“点对点现金”的初衷。

延续点对点现金方向的比特币现金也风云突变,一个发表了1000多篇论文,拥有2500多个专利[16]和“一手推车”学位证书,用假签名证明自己是中本聪被戳穿的CSW,祭出白皮书和世界货币梦想,短短几个月就俘获大批信众,簇拥着他走向拒绝纳新、自我封闭、唯我独尊的比特神教之路,[17]制造了比特币(现金)社区的第三次分裂。

经历了比特币扩容之争和比特币现金“内战”,我不得不承认,比特币确实是一场伟大的社会试验。

在2013年之前,这场试验更像是一场技术试验,社区主要由科技爱好者构成,由开发者主导。只要秉承中本聪设计框架,修复一个个BUG,改进代码,比特币就能不断成长。去中心化优势、马太效应、开放系统加上人的经济理性让世界货币梦想清晰可见。

现在回头看来,比特币的主要创新并非技术上的。比特币的主要技术早有应用:1990年David Chaum创立Digicash,1991年Haber和Stornetta提出时间戳,1997年Adam Back提出Hashcash,并在反垃圾邮件系统中提出PoW,1998年Dai Wei提出匿名分布式的B-money,等等。

中本聪曾强调,他创建比特币的大部分时间不在于开发,而在于设计。中本聪需要利用现有的技术,进行组合,设计出一个在现实的社会中能够运行的货币系统,这个系统除了技术上可行,还要能够实现经济利益相容和政治上的相互制衡,从而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去中心化社会生态。这主要不是一个技术试验,而是一场社会试验。

2013年之前比特币的技术试验和社会试验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总体经受住了检验。2013年之后,比特币系统在技术上基本稳定,但整个系统开始进入主流社会,较之前的极客小众的社会试验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政治和哲学层面的新问题不断暴露出来:

1.开发者缺乏经济激励。比特币早期凭借极客们的爱好和梦想自愿开发,进入主流社会承载巨大经济利益之后,开发者付出缺乏经济回报,一方面导致开发者更重个人理想偏好,注重抗审查而偏离市场,另一方面导致开发者有动机限制去中心化的主链的容量,将交易驱赶到闪电网络和侧链,闪电网络和侧链的开发者和大节点更容易实现自身利益。

2.开发者中心化。在比特币生态中,开发者理论上也是自由进出系统的,但是开发经验的积累、开发流程和文档的管理、社区论坛的实际控制等造成了开发团队事实上的中心化。扩容之争中,受Core的实际控制影响,扩容开发建议无法进入开发流程,社区论坛也对扩容言论进行了封禁。

3.算力对开发者缺乏实际的制衡。开发者本来是比特币多方力量政治制衡中的一方,但开发中心化使得开发者实际上摆脱了制衡,甚至不再受算力(矿工)的制约。比特币扩容之争先后达成算力和社区广泛支持的纽约共识和香港共识,但都没能推动Core开发者部署区块扩容。最终导致社区分裂,多数算力转向支持比特币现金。

4.意识形态导致社区偏离经济理性。比特币的设计主要基于人的经济理性实现激励相容。但进入主流社会后,意识形态的影响不断显现。比特币扩容之争中,核心开发者们的无政府主义意识形态是他们拒绝扩容的重要原因之一。而BCH内战中,CSW激进的理性主义是他获得信众的主要卖点。

5.政治运作对系统演进产生重要影响。正在发展中的BCH内战中,CSW与支持他的nChain和CoinGeek从8月初发动攻势,在理念设计、消息制作、社交传播、舆论导向等方面成功地展开政治运作,在BCH全网节点仅占1%左右,sha256全网算力不足5%的情况下,产生了强大的声势。这远远超出了比特币系统原有的政治结构。[18]

这些新问题在中本聪的白皮书和他的早期发言中都没有讨论过,这些是比特币进入主流社会试验阶段才遇到的严峻挑战。我们不能指望中本聪规划好未来所有的事情,他的设计能够把比特币从极客社区试验推向主流社会已经是伟大的成就。后面的试验需要更多技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精英加入进来共同探索推进。

2017年的喧嚣之后,密码经济中人们将主要的关注点放在了技术上,包括各种链的TPS,各种新技术的介入,以及如何在技术上解决去中心化、安全和性能的不可能三角,等等。而看到并且深切关注比特币进入主流社会后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问题的人太少了。

现在的密码经济已经不是比特币的独角戏了,但是,比特币(包括比特币现金)仍然是密码经济中试验最久的去中心化系统。它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也将是其他密码共识应用将会面临的问题。问题的核心是:在全球政治经济大环境下,去中心化的密码共识系统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内生均衡社会结构。

希望下一个十年我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一旦解决,全球密码经济体系就能够建立起来了,使人类更加自由的密码世界新梦想也就不远了。

参考资料:

[1]中本聪:《比特币白皮书: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2]参见刘昌用:《比特币究竟有没有内在价值》

[3]参见刘昌用:《比特币是更好的货币吗?》

[4]参见刘昌用:《比特币经济也需要信任》

[5]参见刘昌用:《扩容之争与比特币的政治经济前景》

[6]新浪微博@昌用老师

[7]参见比特币维基和刘昌用:《对比特币进行染色发行token的思路》

[8]比如,在2014年5月10日的“2014比特币国际峰会(中国站),暨加密数字货币研讨会”(北京)上,王巍善意地向大家提出此建议。

[9]参见刘昌用:《以太币崛起的困难与前景》

[10]参见太阳谷:《比特币扩容纷争:双链的诞生》

[11]参见刘昌用:《扩容之争与比特币的政治经济前景》

[12]参见刘昌用:《区块链发展将经历六个阶段》,

[13]参见雷锋网:《专访北大经济学博士刘昌用:95%的区块链项目没前途,1%会是未来驱动力》

[14]参见《“密码货币、通证与无币区块链”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15]参见刘昌用:《通证的性质》,

[16]参见:《CSW回答记者提问第一部分》,原文参见:https://medium.com/@Marlab999/q-a-written-interview-with-dr-craig-wright-1c62ac86f2ec​​​​

[17]参见刘昌用:《BCH的战争与进化》

[18]参见刘昌用:《BCH的战争与进化》

本文节选自巴比特编著的《区块链十年:看见怎样的未来》,现可在京东、当当、亚马逊等平台搜索“区块链十年”,即可下单购买。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互联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