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块链新闻 > 正文

金窝窝研究院:人民币破7让数字货币成避险首选 完善监管是当务之急

来源: 互联网时间:2019-08-12 14:19:14

6月Facebook发布了Libra稳定币项目的白皮书,引发全球广泛关注和讨论,比特币也因此一度冲破1万美元大关。在Libra热度还未退却之时,本周人民币强势破7,再次引发市场波动,比特币再次激增,也让数字货币的避险属性进一步增强。

世界经济大幅震荡,凸显数字货币抗通胀、避险资产等属性

根据全球币价网站CoinmarketCap数据,比特币24小时内最低价10673.17美元,最高价11788.92美元,日内最高涨幅超过10%,达10.45%。有投资者指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因为世界经济局势不稳定推高数字货币市值,每当发生动荡或者是危机时,数字货币往往能够受到资本的青睐,成为避险的首选。

当前,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升级,和各国经济下行压力,持有股票、法币以及不动产等传统资产的风险上升,全球避险情绪升温,而数字货币所具有的去中心化、去国家化和去央行的特质,而且部分投资者人认为,数字货币可以帮助抵抗法币滥发带来的高通胀、超级宽松和资本管制。例如在2013年塞浦路斯发生的主权债务危机时,塞浦路斯的信用体系几乎崩溃,银行倒闭,经济破产,但由于塞浦路斯居民在此之前纷纷把手上的法币兑换成数字货币(比特币),从而导致哪一年比特币的价格上涨了521%,第一次突破了一千美元。

但从全球经济趋势来看,此次“破7”只是当前风起云涌的全球局势下的冰山一角,世界银行发布了题为《全球经济增长将在2019年放缓至2.6%,存在巨大风险》的报告。该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将在2019年放缓至2.6%。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A股刷新了6个月新低、日韩互掐,就连资本市场的老狐狸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净卖出股票,伯克希尔的现金储备已经飙升至创纪录的1220亿美元。

在当前波诡云谲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各类组织、投资方都在寻求更安全的避险资产,而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货币与传统避险资产相比更具优势,黄金是实物不利于跨国转移,纸黄金和国债被主权国家所监管,像美金日元等避险货币都是主权属性。相较于传统的避险资产在跨境转移、独立性上存在诸多局限性,比特币这类加密货币,基于无国界性、无主权国家属性、去中心化安全性,全球自由流动性等优势完胜传统资产。

国内对交易市场仍严加管控,但是数字货币研发应用已成国家战略

然而,尽管数字货币的投资优势已经获得世界多数投资者的认可,反观我国,数字货币交易离市民的日常生活还是很遥远。自2017年,数字货币交易所被禁止后,所有的ICO项目也被逐一清退。我国目前并没有官方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只有部分“场外交易”平台或私人交易行为游走在灰色地带,依靠平台信用、买卖双方的信任促成交易完成,反而加剧了数字货币风险。

针对我国数字货币市场现状,金窝窝研究院专家邓建鹏指出,按照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势头来看,围堵数字货币走入大众生活很难,完善监管制度规范管理才是当务之急。因为数字货币投资风险较高,虽然国家不提倡大众参与的出发点是对的,但是单纯封堵这一新兴事物更不利于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所以需要国家尽快出台制度来引导和规范。未来,一旦像Libra这类稳定货币真的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市民接触数字货币,购买数字资产的需求还会提高,封堵只会越来越困难。他认为,“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对稳定币等数字货币的测评结束后,一旦风险可控并能与中国金融制度相兼容,未来数字货币很有可能进入中国市场。”

面对全球数字货币高速发展现实情况,我国对数字货币的态度也越来越积极、明朗。最近央行更是频频喊话数字货币,称目前正组织市场机构,共同进行DC/EP(带有数字货币特征的支付工具)研发,并在下半年加快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步伐。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日前表示,央行直接发行数字货币有助于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由此可进一步确认,数字货币研发应用已成我国国家战略。

邓建鹏:北大法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金窝窝研究院专家组成员,在中国法律史、互联网金融领域法律风险防范、创新及监管等方面有着突出的学术成就。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互联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