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块链新闻 > 正文

李逵还是李鬼?88家上市公司都说要做区块链

来源: 互联网时间:2018-07-23 09:06:48

在A股市场,从来都不缺追热点炒概念的公司。P2P风乍起时,曾经做房地产的多伦实业火速改名“匹凸匹”;大数据资本热潮刚升温,主打中高端餐饮的湘鄂情改名“中科云网”,宣称自己将转型大数据。而如今,区块链正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据相关机构统计,目前仅在A股市场就已有88家上市公司涉足区块链领域。这其中,究竟哪些是真有意创新,哪些是跟风炒作?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根据某大型智库发布的《2018“区块链+”上市公司研究报告》,目前仅在A股市场就已有88家上市公司涉足区块链领域,从行业分布来看,区块链在银行、证券、保险等泛金融领域分布较为广泛,非金融领域则以文娱、交易平台为主。

上述报告指出,在金融领域,以恒生电子、众安在线、四方精创与海联金汇为代表;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代表则是视觉中国、安妮股份与科达股份;医疗健康方面,阿里健康、腾讯与华大基因居于领先;同时,趣链科技、众享比特、井通科技等则是扮演技术服务商角色的底层及应用开发类区块链技术公司。

笔者认为,目前在区块链技术与实体产业应用结合上,A股相关的88家上市公司并没有超过港股与中概股相关上市公司在应用融合上的领先地位,也未有真正落地的应用案例。大部分公司仍处于早期筹划的阶段,极少数公司能够处在一个更进一步的阶段。

上市公司的“蹭热点”行为也引发了监管部门的注意。以乐视网为例,7月11日,乐视网旗下乐融致新和区块链社区一链发布区块链产品“一链盒子”。该盒子以用户分享带宽、花费看广告的时间为价值交换,为用户带来OC(One chain Token)作为激励。“能挖矿的电视盒子”引起了深交所的注意,7 月13 日深交所向乐视网下发问询函,要求乐视网对技术、人员、公司情况和业务等方面进行说明,并对投资者进行了风险提示。

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病急乱投医借区块链炒作股价,还是真有意创新给业务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呢?其实,甄别一家上市公司是否是炒作主要看三个地方:一、是否有区块链开源代码;二、是否有真正应用场景;三、是否有超越公司内部的自治社群。不只是上市公司,所有的做区块链的公司都可以这样甄别。

针对A股的这种现象应当分两方面看。一方面,主要看公司的主营业务。当一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出现亏损,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为其主营业务赋能时,实际上这是一种刚性需求。另一方面,在2017年,的确有部分上市公司出于提升二级市场的股价需要,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炒作包装。

但进入2018年以来,随着政策的不断收紧,市场已经不认了。一是投资者开始转向关注区块链技术与公司的业务有何关联,能否做到迭代改善,单纯炒作概念并不能给股价带来立竿见影的红利作用;二是监管机构会对提出区块链项目的上市公司下发问询函,监管也越来越严格。

那么,从目前来看,哪些领域已经较快落地并产生了杀手级应用?目前来看,一个是密码货币,另一个则是密码证券。比特币经过八九年的时间发展,证明了其在世界范围能够流通并不断扩张,也不易被单个政府所控制,应该说取得了成功,这也是当下区块链能够生长起来的根本原因。

而在密码货币的基础上,企业或者个人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基于自身信用发行一种新的token(代币),比如即将上数字资产交易所的ABA,也就是密码证券。它不仅容易发行,借助密码货币系统还很容易获得全球范围的流动性,已经产生重大影响。

下一个杀手级应用将在哪些领域诞生?笔者看来,在防伪溯源、信息存证、物联网、供应链金融、数字产品交易等领域都有尝试,但目前来看并没有取得像密码货币那样的成功,相关企业也并未形成商业闭环,而和实体经济联系更密切的则更难落地。一些上市公司确实有预想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某个领域的重要问题,但目前来看多数是初步设计,能否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和市场认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互联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你可能感兴趣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