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块链新闻 > 正文

链报:区块链与商业进化

来源: 互联网时间:2019-01-24 13:15:52

一、回溯:区块链之前的商业进化

1、商业链条

众所周知,绝大部分的实物商品,都要经过原材料(-加工/制造)-商品-(营销)-渠道-交易完成,这几个步骤。其中,在近代大工厂及辐射范围更广的媒体出现后,加工阶段和营销阶段,大多需要资金的先期投入来支持。

1
而绝大多数由人工来完成的服务,则多为原材料准备-营销获客-服务加工-商品的形式来进行,也可能会因在未经针对性营销的情况下,服务需求由消费一方率先提起,而将链条转变成(广义)营销获客-原材料加工(人工服务)-商品的形式。

2
各核心环节,或许会因行业和服务的特质,而前后有所调整。但基于时代背景、技术限制、人力素质与行为差异导致的基本环节构成,大体不变。

2、不断移动的核心战场。

在商品经济到来之前,因基本物质供应尚不稳定,原材料本身即为商品,经济活动的竞争集中在原材料的所有权之上。

商品经济初期,原材料出现剩余及大量的同质化交易,竞争焦点则集中在被初步加工,功能性差异明显、消费市场尚未饱和的商品之上。

商品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之后,商品类别和功能性的差异化降低,竞争则转移至需要资金门槛的标准化生产,以及扩大销售所必须的营销门槛之上。

随着商品基本质量的提升,以及反消费主义浪潮的兴起,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具有实用质量的商品因技术进步更为丰富,靠产品质量和标准来取胜的大生产,反而在营销和销售门槛相对降低之后,被更多元化的产品分割了消费市场。

3
当原材料、商品、资金、渠道都不再成为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商业竞争环节,同时最终产品在实用质量上差异减小,而越来越多地以附着文化和情绪来衡量;尤其是基于人力的服务业越来越多成为当代的重要商品,链报预计,未来竞争将更多元的依托于基于被打通的产业链之上,基于信用可视化的生产变革及组织变革之上。

二、驻足:区块链带来的变革

1、关于经济、个人、组织的环境前提

(1)经济:基础消费品过剩,越来越多商品卖情绪而非卖功能

除了如非洲的一些贫困地区之外,全球生产的基本食物、衣着,已经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甚至出现了相当大的产能剩余。生产制造类占经济比重降低、服务与科技类占比逐年提高。

除了对于人们的需求尚存、可保持开放式想象的蓝海科技领域,在基本生存产品一端,产品质量差异已经不能成为消费者做出选择的首要考量因素,商家只能靠信誉、情绪营销等,来勾起人们的安全与尊严需求。

(2)个人:食物与安全需求被大范围满足

贫困被基本消除的市场中,劳动力价值及货币购买力可以基本支撑人们在衣食住行上的基本生存。和平和治安良好的年代里,所谓的安全需求,更多附着于“安全感”的感受之上。

(3)组织:科技提升信息处理效率,基于个体劳动的扁平化组织被热议

当生产制造端逐渐被机器所替代,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成为了当代劳动力的主要工作内容。在智能化的信息技术的辅助标准下,单人所能处理和维护的异常情况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科技使日常沟通距离、信息黑箱越缩越小,以个体为劳动单位的扁平化趋势为人们所热议。

2、进行中的技术变革

(1)分布式账本与数字货币

区块链底层的分布式缓存技术,使交易记录公开、透明、可查。在此基础上,搭建起了标记货币增减的协议,及实现这些协议的软件系统。这些不同的协议,即为目前颇为热门的数字货币。

除了已被一些消费终端接纳作为支付手段的比特币之外,诸多新诞生的数字货币,也在各自涨跌之中。

(2)智能合约与数字资产

以太坊创立的智能合约,是在数字货币发展之外,在基于目前已可规范化操作的经济活动、市场领域,尤其是金融运作方面,全方位的应用。目前,基于以太坊的诸多区块链项目,已创造出众多充满想象力的数字资产。

(3)可编译的智能商业/社会秩序

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规则,目前大多基于中心化的权威体系,无论是信息中心、渠道中心、权力中心,或者其他任何中心化秩序。然后,人们为这些中心,出让信任,同时也赋予不同程度的制定规则的权力。

当信任真空可以被分布式技术取代,现行的各类中心化秩序,将面临被重新编译的可能。

3、技术变革对于经济、个人、组织的影响

(1)经济:科技蓝海之外,服务于个人独立经济形态的服务行业被呼唤

基于竞争感的现代社会秩序下,所积累的负面情绪因而被缓解,致使与安全和尊严属性相关的消费品需求相对降低,基于个体虚拟场所的社交愈加规范化,而实体经济创造场所的社交则日渐孤独化。

由此,将催生附着归属需求的商品与服务的价格,原本依托人际来实现的生活需求则被更多公共产品所取代,而这些领域的需求和运行效率都同时得到提升。

当生产活动的环境越来越多的基于个人,个人的独处时间增多,而以经济活动为目的的群体性社交时间则相对减少。在更稳定和多元的新的群体性社会活动全面丰富之前,链报预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多元化需求的养老服务、更使人信任和充满智慧的集体抚养服务,会在大众期待之下获得更多的瞩目。

(2)个人:个人活动重心转向归属与尊严

在个体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被基本解决的情况下,归属与尊重、认同,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诉求。人们在食物和安全上的追求,已经从有与无,转向追求品质。而衡量“品质”的标准,同样是上述提到的归属、尊重与认同。

(3)组织:科技提升信息处理效率,基于个体劳动的扁平化组织被热议

个体之间的群聚活动由生产主题向生活主题聚集,如音体美、知识、娱乐、与信仰有关的精神归属与认同,等等。

组织实体边界向后,虚拟边界向前,并在范围上扩展。生产组织面临最大动能和最小损耗的智能秩序设计挑战,更新的组织文化和生产流程出现,各行业基于技术变革带来新可能,生产流程的创新与再造出现。

个人实体边界向前,虚拟边界向后,不以经济盈利为目的的团体增多。因组织形式的改变,导致生产活动中的行为更加去情绪,劳动产品价格在更大市场里将更为统一。

4、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商业生态进化

(1)个体身份确认:电子身份证

由于区块链历史信息的不可篡改,只需要确保从个人实体到区块链上的网络行为主体是一致的,即可完成身份验证的工作。

在身份确认的目标行为准入相对较低、造假成本和造假诱惑不足以吸引人的领域,该技术已经得以实现:爱沙尼亚政府于2014年面向全世界发行“电子公民”的数字身份证,获得该身份证的居民可以与爱沙尼亚人进行贸易往来,爱沙尼亚电子居民可以实现向世界任何国家的转账汇款。

(2)个体意志确认与统计:投票系统

近年来,选举与干预选举成为国际新闻中的热点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Follow My Vote公司,正致力于打造一款透明、开源、可审计的投票系统。借助区块链技术,投票的来源、投票数目、投票去向,都变得可以事后查询。

(3)个体经济活动到经济收益:网络彩票及小额在线投资

个体因小额在线经济投资,所带来的资金价值的变动,涉及到的行业不止互联网彩票,严格来讲,所有二级市场的投资行为,都可以于此相关联。

通过汇集个体经济投入,再告知个人,其成功的投资操作因软件故障而失败,亏损的投资操作却相对成功,而后再通过资金池来完成更高收益的投资行为——这样操作的平台目前也在被金融监管在文件中列入重点严查的对象。

通过区块链技术,这样的在线操作中心将被替代,个体意志和经济行为结果都将被明白无误的记录。

(4)资金的流转与部署:金融

目前,区块链技术在点对点转账支付领域的应用最为著名,蓬勃兴起的各类电子货币即是明证。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还广泛应用于银行、供应链金融、证券、保险等诸多领域。

银行集信息甄别、信用甄别、信息和资金安全保管、支付、资产管理等诸多功能于一身。利用区块链技术,信用成本、信息安全成本、资金安全保障、甚至支付成本等,都将被很大程度的降低。目前,全球多家顶级金融机构,已经在区块链项目上投入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供应链金融涉及企业间的点对点支付问题,利用区块链技术,将可以更好的协调该领域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降低交易中间的信用成本。

证券行业内,作为交易与承销的中心的部分职能可以被区块链技术所取代,形成一个资源、支付、资金募集渠道都相对开放的领域。

保险行业中,资金的归集与赔付确认同样可以被区块链技术透明化和程序化,所剩难题更多是险种匹配与风险定价问题。

(5)核心基础资源的生产与创造:能源与物联网

基于矿产、油气、核能等单一资源的现状,推高了企业经济成本和居民生活成本、增加了经济依赖风险,不仅困扰着诸多经济体,也对资源所有国的争端加剧及全球治理,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2016年5月,全球首个能源区块链实验室正式成立。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将能源的生产、加工、销售、利用社区化,不仅增加了清洁能源占比,同时也降低了经济成本,摆脱了当今经济体系里能源依赖和能源中心化带来的诸多政治经济问题。

(6)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与创造:秩序设计、监督与执行

当今诸多中心化形式的组织实体,东方传统上被赋予道德要求、西方则更多被赋予制度要求、企业被赋予诚信要求,这些个人无法独自实现但又离不开的“不可控力”,只好寄托给组织来完成——这一信任转让过程,需要损耗不小的安全、健康、经济及心理成本。

区块链将此项损耗,压缩成执行过程透明的秩序在设计时的智慧程度。

三、前瞻:新的战场、物资、人员、规则、战利品

1、战场

链报认为,未来的战场将主要集中在能够重塑个人行为和社会经济行为规则的新技术,以及基于这些新技术衍生出来的各种新型生态之上。

个人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的改变,将产生各类可以对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的渠道,这些渠道节点,将是兵家必争之地。

因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去中心化的组织形式,会使各行业对于基于该技术的全新智能秩序展开想象和推演。在生产制造行业被机器取代,基于人与人协作的服务行业在经济中的占比扩大之际,如何使这种协作更加低成本、高效率、被多方信任、被更多人了解和接触,粘合更多价值并创造更多价值,会成为新的主题。

2、物资

技术,及充满想象力的智能秩序设计能力。

3、人员

由于对终端劳动成果的触达能力增强,劳动力市场价格因地域限制被打破,劳动成果可量化,这些都使得劳动力价格因标准化定价而趋向统一,同时也使服务业产业链的价值与价格的弹性空间被前移——转向支撑更灵活、损耗更低的技术支持和秩序架构设计者。

4、规则

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去中心化趋势成为共识。

经济组织的层级坍塌与信息的透明、共享,使得基于权利、知识、资源、信息的中介弱化,而基于标准化与智能流程的新在线组织,会越来越全面地介入现实经济活动与行为。

5、战利品

(1)从原材料到制成品

对于制造业和实物商品来讲,信用公开可查意味着,实体物品的来源与流转动态,商品加工过程,统统可以在线共享。

(2)从实体人到网络人

想实现从实体人到网络人的信用链接,会催生标记个人身份,又可以适应隐私保护制度的终端硬件。如,可以验证指纹的键盘,被随时捕捉的虹膜动态识别,能记录健康同时也能与移动设备和电脑动态互联的智能手环,等等。

1

(3)从生物人到社会人

经济产出被碎片化到个人,家庭在社会功能中的作用下降,抚养和赡养的替代性服务机构需求旺盛,如何设计,使得在伦理和服务质量上都能在小家庭与大秩序间平稳过渡,成为新的时代命题与需求方向。

而从生物人到社会人所适用的语言、文字、教育、伦理规则,即为各家文化。文化影响突破地域限制,教育辐射突破学校范畴。

(4)从生活人到经济人

一个封闭的商业创造中心,可以成为公司。一个产出过程开放,而行为方式透明的商业创造组织,则只被赋予经济使命,而不必将个人在经济创造过程中,贴上归属性质的标签。

当人们的经济创造主要在生态平台内完成,意味着非基础性的额外消费也将很难突破生态限制。甚至,为了分散风险,人们会在各个生态里进行经济创造,来积累消费资源。而能为各生态提供后续兑换保障的文化聚集实体,将获得更多的簇拥。

这个文化实体应当拥有更多、更免费的公共资源,为了从一开始就获得这些簇拥,免费的将更多是教育,尤其是全球范围、针对尚在蒙昧期的劳动力的在线或实体学校,这样才能更好地积累各自生态链下的初始劳动价值创造者。在教育的过程中,系统会授予这些人未来在生态内进行消费的初始货币资源,并更好地引导该个体的经济与消费行为,将其留存在各自生态体系当中。

(5)从劳动产出到劳动认可

当消费品和生存资料尚不能无限应对所有人类生存发展预期,人们依旧需要靠劳动创造来交换商品和服务时,远程的劳动产品设计、规则设计、交易认可,便涉及到许多技术前提。

信息安全、诸如在线文艺创作的实时记录与版权判断,在线协作中的单维与多维的协作规则设计等,都将是新的智能秩序设计主题。

(6)从拆解集体秩序到整合内心秩序

个人虚拟消费层面上,为了情绪体验与情绪疏导的娱乐产品、音体美,尤其是为了释放人们的目标锚定需求的竞技体育,满足人们关注和回应的需求的文化产业,都将被时代浪潮推至前沿。

如何在虚拟社交和真实社交之间转化引导,来确保个人社会化和群体社会活动在全球秩序下仍能得到规范和整合,来避免秩序内的损耗与摩擦,同样是未来重要的经济社会主题。

(7)后天的战利品设计导向

当世界实现最大范围的动态互联,信用和行为过程又是可视化的,同时秩序的设计智慧使得秩序规则磨损逐渐趋零,届时,世界文明之间的行为能力竞争,将归集于文明对于个体规则遵守能力、创意呼唤能力、公共产品创造能力之上。

链报认为,人们在通向基于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全球秩序时,未来的文化中自我实现的主题,甚至下溯至归属与尊严的文化导向,将被大概率设计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能力。

当社会化由微观家庭环境,向基于统一的文化和抚养支持转向时,便会涉及到技术,监护权等法律规定上的问题,新的时代需求会层出不穷:例如,当对青少年提供基于统一文化和抚养支持时,该体系如何设计?要附带哪些经济消费、投资与配套设施?如何利用技术,将一个文化的经济互动主题,由价值分割、财富分割,向价值共建与财富共建相引导?当一个经济体,要根据货币需求量上升而释放货币增量时,能否通过个人行为线的跟踪,偏重曾在集体活动与为社会集体抚养提供支持的人群,在孩子取得成就的同时获得非分割性的收益?如,为比尔盖茨做过心理辅导的心理医生,将根据时间长短,可以因他个人财富的增长,获得养老金的增加;为乔布斯提供过公益食物的清真寺,可以因其所创公司的运转,而获得更多的活动基金。

同时,也需要关注一些要靠技术来解决的安全问题,例如,如何在大规模的集体抚养支持活动中,确保心理医生的对小孩子的影响永远正面?会否有人工智能的记录,在交谈出现地点暗示时报警和自动上传录音审查需求,以确保孩子不在不可控的环境下与成年人进行接触?如果把咨询室设置成透明,当小孩子没有封闭空间安全感,达不到效果怎么办?能否利用机器监测,来在密闭空间的两人距离过劲时自动报警?当孩子独处时,如何让他们对于电脑信息的反馈和控制,不产生类人的依赖,来真正培养形成自主性,娱乐奖励系统要怎么设置才能既娱乐又有利于人格成长,并通过青少年时的记录来做出性格与行为分析,将来为关系公共事务的人才选拔提供支持?

同时,在人类的生理与安全需求被满足,归属与尊严成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主题时,自我实现将成为仅剩的心理稀缺品——它的设计与实现,也将显得尤为重要。

四、敬畏:永恒存在的变量敞口

1、虚拟货币大势着落何方?

可以想象,一个发达和高福利的封闭经济体,如果货币不再主宰交易,如果货币不再代表人的财富和尊严,那么虚拟货币一说,也只是短期时代产物而已。

如果基本福利建设可以消弭人们尊严差,那赶在全面平均且各要素自由流通的全球市场实现之前,虚拟货币对于主权货币的优势差,也将消失。

当然,对于这一未来,乐观情绪与悲观情绪同时存在。而一旦这一天到来,那今天探讨的货币的安全性、保值性等等吸引人的价值,也都将失去意义。

至于数字和科技能否承载货币重任的未来,则要看兼具保障与尊严的科技进步与经济生态建设,与全球福利建设+全球治理,哪个跑的更快了。

如果二者殊途同归,那主权货币与虚拟货币,届时也将殊途同归。只愿在赛跑的过程中,二者都能顾及普通人的幸福与尊严,同时秩序设计的活力,向着能激发出适应未来人类使命的方向开口,让未来的人类不会陷入在绝望和更绝望中二选一窘境。

2、智慧秩序与智慧规则的缝隙?

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提到,“设备发明者彻底改变了信息的收集和分享,他们也可以做出同样的贡献,设计出深化理念基础的工具。在通向第一个真正全球性世界秩序的道路上,抛弃偏见,提高道德评判力。”

链报认为,在区块链技术拓展开来的地球村时代,人们经济产出和智慧产出的增量,都绕不开有更高适应性和更高效率的智能秩序和精准秩序设计。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当信用被可视化,个人行为可以被全面记录时,还需要明确,人愿意在何时被记住,并在何时被忘记,如何设定这个区间,才能使得文化稳定性和发展活力都能达到平衡,需要及时被确定,并达成各方统一。

3、区块链意味着技术迭代的终章?

人们显然应当对科技进步和技术迭代保持开放的想象空间。

需要承认的是,虽然因区块链技术产生的苗头已经显现,但这一趋势的完整实现过程相对漫长,毕竟只要还存在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匮乏的地区,尊严差就会成为个体行为之间的争夺主题。同时,从实际需求满足,到意识上的无危机意识,从而切实传导至群体性的行为导向,也需要一定的文化和制度的进步适应时间。

哪怕只是一两代人的调整时间,也许就会给技术发展,带来新的可能,也会对人类行为规则的方向,带来新的影响。

五、拷问:秩序机遇与失序危机

1、个人、组织的权力边界面临重建

信用的可视化、去黑箱化,带来了去中心化的商业趋势,稀释了原本需要人为层层管控的部分。

既然这一项商品的创作过程中的黑箱部分被消除,那么谁来为此变革付出代价,代价由谁来买单,什么样的智能秩序设计,能使此成本与价格更易被人接受,就成了新的组织架构主题。

可以预计的是,在生产过程中的个人权力边界、组织权力边界,都将因此面临重建。

2、文化与范式褪去地域铠甲,在网络世界展开肉搏

当个人物理边界可以被良好的分开,决策时的情绪影响和从众本能同时被弱化,作为唯一的信息窗口,网络所透露出来的明确的生产规则、潜在价值评判的文明规则、基于语言和文化影响的互动娱乐等,都将在同一环境下生成和发展。

进化论永远适用,只是对象由个体,变成了文明和文化规则。在这一过程中,如同为了食物和领地而产生的战争一般,文明和文化之间PK时,如ISIS一般的极端情况或许同样会出现,如何在这一文化交流与文明融合的进程中,不至于卷入更多个体的选择、活力、心理健康、发展空间,将成为新的未知事项。

3、情绪个体的群体决策挑战,感受与正确如何平衡

区块链技术衍生的智能投票系统,不由让人联想起近来被热议的民选体制的记票问题。而基于一人一票的体制,若想做出理性和正确的决策,也仰赖于选民集体的教育水平,以及信息渠道的绝对真实公正。在当今时代,这并不容易。在未来的全面网络化的时代,这同样也是个问题。

乐观来看,不仅一人一票的制度可以通过区块链来实现,通过区块链技术,对于每个投票人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健康导致的决策情绪偏好、是否拥有子女带来的立场增益,等等,都可以进行规则的设定,并适用于更多的集体决策场景中。

即便如此,人在做决策当时,还是难免会受人脑的诸如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等天然决策脑回路的影响,即便集体教育后都是精英水平的认知,想要完全做出长周期的理智决策,依旧是个挑战。

遑论,网络身份与实体身份的二元化危险,带来的动态确信工作及过程中的隐私保护问题。而个人对自我能力、控制感和自我边界的认知,会严重影响个人情绪和行为模式,继而对环境、规则,产生反馈性的影响。这些技术带来的负向问题还未妥善解决,但人们对于技术的的正向期待已经按捺不住了。在这个双向过程里的探索与适应,都是未知的变数。

点击下载报告全文

本文由“链报”发布于资讯,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互联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你可能感兴趣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