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块链新闻 > 正文

专访万维链吕旭军 | 我们想在各个链之间修路建桥,实现万链互联

来源: 互联网时间:2019-01-18 21:50:51

区块链技术历经10年发展,诞生了无数条公链,同时迎来了新的挑战,比如单条链的性能难以承载高频交易,适用于各个场景的公链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价值传递,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开始研究侧链、跨链等技术。11月10日,万维链创始人吕旭军做客直播间,以《跨链点燃冬季,技术驱动变革》为主题展开讨论。在访谈过程中,吕旭军做了很多形象的比喻,他说,交易所实现的价值流转相当于两个部落间交易苹果和梨,而跨链则是在两个部落之间修路建桥,为丰富的贸易流通建设基础设施。接下来,我们就带大家回顾下直播中的精彩观点。

:可能屏幕前的朋友对您相对熟知的身份是网录科技的创始人,这是一家专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区块链解决方案的公司,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觉得需要再孵化出万维链这个项目?初心是什么?

吕旭军:说起孵化万维链的契机的话,其实我早就有这个想法,只是一个合适的时机让我能把它实践,对于我们这些专注于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人来说,总是会思考怎么去把这项技术发展的更好,找到更紧密的应用,也会思考当前技术的弱点和短板。大家都知道当前的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的流通与共享,是信息互联网,而区块链的出现正在帮助互联网从信息流通转向价值流通。但是和互联网不同的是,目前区块链的出现形式更多是“链”而非“网”。不同的区块链之间存在着信息与价值交互的壁垒,并且这个壁垒直接影响到区块链的应用价值。万维链的初心就是要打破链与链之间的传输壁垒,实现万链互联,打造基于区块链的价值互联网。

:我想先问问吕总,“万维链”这个项目名字的由来,因为它让我很自然的想到了“万维网”,我们知道互联网的萌芽是美苏冷战时期军方为了方便调度指挥组建的“阿帕网”,后来“阿帕网”所使用的TCP/IP协议在众多网络通信协议中胜出,然后万维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放弃了申请专利,将自己的创造无偿贡献给了人类,才有了今天互联网的繁盛。所以当我看到您的这个项目名字“万维链”的时候,我有预感吕总也想要搞点事,能否谈谈“万维链”这个名字的含义,及其背后的想法?

吕旭军:这个事情说来很凑巧,2015年我在国内巡回演讲,宣传拓展我们的业务,期间受邀到一个博物馆,我非常惊喜的看见了自己的头像和项目陈列其中,当时我就有一种改变历史的感觉,而有趣的是,这个博物馆还送给了我一个礼物,恰恰就是“阿帕网”的原型。万维网把无数个局域网连通在一起,实现了互联网上的信息共享和流通;而万维链也有着类似的理想和抱负,那就是我们希望利用万维链架设起价值和信息的流通运转桥梁,实现链与链之间的通信,将所有区块链连通在一起,打造区块链价值互联网。另一方面,网录科技是WangLu Tech,另一个写法是Wan Glu Tech,也就是万维链像胶水(glue)一样,将不同的区块链紧密的粘在一起。总之,我们希望借助万维链Wanchain能够激励和推动区块链技术和整个区块链行业的蓬勃发展。

:互联网传递信息,区块链传递价值。但是当下的现状是,各个链承载了价值,却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互联,您觉得从大的方向来看,这件事情将分为几个阶段进行?

吕旭军:我认为应该可以分三个阶段吧。

第一个阶段是价值的重新定义。在区块链出现之前,价值更多的是以实物的形式存在,比如房子、车子等。链下信息存在伪造和篡改的风险。区块链出现后,由于它去中心化、防篡改、不可伪造的特性,为价值的存在提供了一个更加完美的环境,即链上。因此在价值传输前,要从链下将它映射到链上。上链后的价值则是被公正过的,无法篡改的,受保护的。这一阶段需要的是精确与合理,这是一个泛化的过程;

第二个阶段是价值的流通。第一阶段重新定义的价值并不是使用同一条链定义,而是存在于许多链上,具有了不同的形态。这些链具有不同的特性,使用不同的技术手段,之间不存在任何交互,因此形成价值孤岛。这些区块链之间信息和价值的隔离让整个区块链行业形成了皲裂的格局,而不能流通的价值它的意义就大打折扣,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一条链或者一个解决方案去打破壁垒建立桥梁,形成真正意义上价值互联。

第三个阶段则是跨链的标准化。在这个阶段势必会出现一个相对完善的跨链解决方案,然后以它为基础,整合优势、形成标准。在这个标准下,建立以单个区块链为站点的区块链价值网络系统,促进价值流通性,打造未来价值互联网。

:对于不懂技术的人来讲,跨链给他的直观感受是一个链的资产可以在另一条链上被使用了,这和交易所实现的各个token流转的本质不同在哪里?尤其是最近BitGo、Kyber Network和Republic Protocol社区共同推出的一项锚定稳定币的WBTC计划,也可以实现资产的流转,这种解决方案可行吗?

吕旭军:要说跨链与交易所实现的token流转有哪些不同,我简单说三点。

一是在含义上,跨链含义的外延很广,这里跨链想要转移和传递的不仅仅是资产,还包括信息,甚至是操作,而资产也不仅仅是各种token,可能是你通过区块链数字化的各种形式的价值物品,房子、车子甚至是手机,如果有一条具有公信力的区块链来定义和映射这些资产,那么他们也是转移和传递的一部分,而交易所实现的token流转仅仅是各币种之间的一种买卖交换,是一种货币兑换的行为,并没有实现一条链上的资产或信息转移到另一条链上的过程,只是实现一条链上的token由一个用户的手里转移到另一个用户的手上,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二是在形式上,利用区块链实现跨链是希望秉持区块链去中心化思想的,希望跨链由整个区块链系统来完成和保证,而当前大部分的交易所是中心化的,所完成的token流转并不是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是由独立第三方进行维护和运行的,其安全性依赖第三方的可信性,这本身就是违背区块链去中心化思想的;

三是在格局上,跨链是希望打破区块链之间的价值壁垒,实现链与链之间的通信,实现价值的流通和互操作性,这是一个对区块链行业革命性的工作,直接关乎区块链未来在人类生活上扮演的角色。而交易所是为了提供一个token买卖交易的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个持有、兑换token的服务,支持的往往是资产运作的过程,还停留在以物换物的阶段,可以说是现阶段区块链价值孤岛背景下的一个暂时的产物,随着技术的进步,必将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再说说WBTC计划,其实这是几个项目联合体实现的一个在以太坊上的他币种映射,这个过程本身就需要依赖于几个项目的权威和公信力,简单举例,对于WBTC上铸币者的资格审核,需要由管理者界定,这个过程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中心化色彩,并非对WBTC的诟病和否定,其实WBTC是实现了一种资产转移的途径,但这种方式的通用性、合理性和安全性还值得思考。

:跨链技术本身并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在2012年,Ripple就提出了公证人机制。其他主流的技术还包括侧链/中继、哈希锁定、分布式私钥控制,它们分别是什么原理?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吕旭军:这个问题就比较专业了,我用相对通俗易懂的方式来介绍一下。

首先说说公证人机制,这种方式就是将跨链工作由一个或几个人来承担和完成,例如通过公证人在两条链间都持有的资产完成跨链申请者的资产兑换和转移,或者由公证人提供两条链之间信息交互的证据和验证,以保证双侧交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效率高、实现简单,而缺点就是整个跨链机制实现依赖于寻找安全可信的公证人。

再说说侧链,我先说两个概念,如果我们想把资产由A链转移到B链,那么我们把A链叫原链侧,而B链叫跨链侧,那么要想实现这一资产转移过程,原链侧急需要添加一个SPV验证的脚本,用于验证跨链侧的数据信息,同样,想要实现双向的资产流转过程,就需要双侧都添加验证脚本,有点在于实现简单轻量,缺点就在于双向的资产流转就要求跨链侧机制的完善修改,而对应每种不同链都要有不同的脚本添加,通用性较差,跨链成本高。

中继是指将一条链的数据信息采集封装在另一条链上,以提供数据的可验证性,例如著名的polkadot项目,他们就是要把跨链的信息封装,例如跨以太坊的话,就把以太坊的区块数据封装加入自己的链上,以提供以太坊上交易的可验证性,但是这个数据封装加入的过程是由一些链上用户完成的,优点就是可以把验证信息完整的保存在自己的链上,方便取证,而缺点就是数据量将持续增长,相当于要在自己的链上维护一条跨链的信息,数据量随着跨链数目的增加和时间的增长而不断上升,可扩展性差,同时怎么确定用户采集来的跨链数据的合法性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哈希锁定的话其实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跨链技术解决方案,它只是跨链方案里的一部分,它利用了哈希函数的单向性,也就是说难以通过哈希值求解出源数据的性质,类似于一个开关,用以保证整个跨链交易过程的完整性和原子性,就是说要么用户的资产成功转移要么还在原链,而不会出现原链资产丢失、跨链资产没到的情况,这一技术也是万维链跨链机制的组成部分之一。

分布式密钥控制的话是一种账户管理方式,众所周知在跨链中往往涉及到账户锁定的功能,而这个账户锁定是为了保证资产总额的一致性,对于锁定账户的控制就可以采用分布式密钥控制的方式,这种方式账户的管理者为一个集体,这个集体的成员利用多方计算的技术分布式的计算生成账户地址,而在这个生成过程中每个成员都可以得到一个密钥碎片,而通过这个密钥碎片,超过一定量的成员可以协同计算完成账户的交易操作。值得注意的是,账户的原始私钥存在,但是从来没有出现过,因此是安全可靠的。相较于与之类似的多重签名,其优点在于通用性高、数据占有量小、容错能力强。目前万维链使用了分布式密钥控制,在跨链上实现锁定账户的管理,这也是万维链希望不改变原链机制而实现万链互联的一个重要方式。

:在有如此之多的跨链解决方案的背景下,我们就很想知道,万维链的跨链解决方案,具体实现过程是怎样的?对比前几种方案,有什么特点?

吕旭军:万维链希望实现一个通用的、安全的、高效的跨链解决方案,追求的是以技术为核心的发展路线,在万维链的解决方案中没有华丽的概念定义,都是从最直接最朴素的角度出发思考跨链的可行方案,直面跨链核心难点。我以跨以太坊为例来简单说说跨链的过程方法。

在万维链上有一个承担跨链工作的群组叫做Storemangroup,这个群组会通过多方密钥协商的方式建立一个以太坊上的账户lockedaccount,同时在万维链上有一个对应以太坊的代币合约WETH,这是一个标准的ERC20合约,其中的代币与ETH一一对应。如果用户想要把自己的ETH跨到万维链上来,那么他需要先在以太坊上发起一笔交易,把ETH转到Storemangroup的锁定账户上来,同时携带一个秘密数据s,这个秘密数据是某个源数据X的哈希值,然后Storemangroup监测到这笔跨链申请后在万维链上WETH合约中为用户生成等量数额的WETH token,并附带秘密数据s,只有用户在万维链上发起交易向合约提供源数据X才能获得token的控制权,同时Storemangroup在用户的交易中获取源数据以在以太坊上获得用户转来ETH的控制权,显然这是一个由哈希锁定控制的完整闭环。而反向的过程类似,用户自己将WETH token锁定,Storemangroup在以太坊上为用户转回ETH,并通过用户设置的秘密数据保证两侧同时成功,成功后用户的WETH token被销毁。

万维链的跨链机制有如下特点:一是基于ECDSA多方计算实现的锁定账户机制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已有区块链,不要求原链有任何机制的添加和修改,完全契合各种异构区块链的账户模式,。即万维链理论上可以完成对任何链的直接连通;二是账户生成、更新,签名的生成等均使用安全多方计算完成,实现了去中心化账户管理,整个跨链过程的安全性只基于51%诚实假设,不依赖于其他成员的可信性;三是锁定账户的管理通过门限密钥签名实现了门限化,即使Storemangroup中成员出现密钥碎片丢失或者不在线的情况,在一定错误区间内,跨链交易仍然能够正常完成;四是跨链交易原子性,我们采用哈希锁定机制保证了跨链交易的原子性,防止用户跨链操作过程中的资产丢失,提升了跨链安全性。

:我们知道每条公链上都有各自的token发行机制,这种通过跨链实现资产交互的方式是否会对一条链上的价值产生波动性影响?

吕旭军:不会的,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是跨链并不是重新创造token,而是将token从某一条链映射到另一条链,是不会改变token的发行量的。

二是万维链的设计和实现上,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方案的通用性与适配性。在万维链跨链过程中,不需要原链做出任何适配,因此对原链任何机制产生影响,包括token发行机制。

三是对一条链上的价值产生波动的话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指向性的问题,实现了跨链促进了链上价值的流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身就促进了链上价值的提高,这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不仅仅是对其他链,对万维链本身也是如此,就像跨链会推动整个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一样,必然会伴随着价值的增长。

:当一种已注册资产由原有链转移到万维链上时,万维链节点会为用户在已有合约中发放相应等值代币,这种锚定是如何设计的?

吕旭军:原有链上的资产在万维链上对应着一个单独的资产合约,就以以太坊来说,在万维链上有WETH合约与之对应,用户持有的ETH跨链后也会映射到这个合约中的代币,而这个ERC20的标准合约里支持token交易,也就保证了原有链资产在万维链上的流通性,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通过合约方式实现万维链上各合约间资产的流通交易,也就使得不同的原有链资产在万维链上可以流通运转。

如果把各个链上的token看成是各国法币的话,万维链的token可以看作是美元,但我们并不要求任何兑换都要由万维链token来中转,万维链的token只是作为用户去承载各类应用的一种可信资产,一种权益的象征,我们的目的是鼓励和承载各类资产的流通。

:在跨链的实现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技术难点?

吕旭军:在资产转移过程中主要技术难点有三个。

一是原链数据的可信取证。如何由一个链去验证另一条链上的信息的合法性是跨链交易的基础。由于不同链之间的通信隔离,交易验证等工作难以跨链进行,也就难以确认交易的合法性。目前万维链上通过Storeman运行原链节点以验证数据,我们首创了“签名即共识”的思想,即只要最后形成一个合法的锁定账户签名,那么原链上交易的合法性一定是被Storemangroup所达成共识的。这一思想的正确性是由多方计算和门限密钥签名等密码学原理所保障的。

二是资产的锁定,为保证资产守恒,进行跨链的资产需要在原链上进行锁定。很多现有的跨链机制都是通过中心化的方式进行资产的锁定,这样整个跨链的安全可信势必依赖于中心节点。万维链采取了去中心化的账户管理方式,万维链的Storemangroup群组实现的门限多方签名方法是通用性最好的,同时安全性和容忍度较高,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点。

三是交易的原子性,这个目前来讲通用的方法就是哈希锁定,万维链也是采用哈希锁定和时间窗口结合来完成这个功能,这对跨链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各个公链接入万维链的动机是什么?对他们来讲有什么成本?有什么收益?

吕旭军: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其实对于各个公链来讲,他们并不需要主动的接入万维链,也就不涉及动机,更不需要任何成本,如果说动机的话,应该是万维链想要连接各个公链的动机,这个在前面已经提到,万维链的初衷旨在打造区块链的价值互联网,我们想要为各条链提供一个交互和通信的方式和途径,打破目前价值孤岛的窘境,真正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实现万链互联价值互联。而这个过程中,各公链的收益是明显的,价值的内部流通必然限制各条链的长远发展,实现不同链之间的价值流通就必然会促进价值提升,扩展价值覆盖,不仅仅是对某一条链,这个过程对整个区块链产业都将有巨大的推动和促进。

:我们注意到,今年8月,万维链加入了企业以太坊联盟(EEA),9月,又加入了Hyperledger,未来是否有意图打破公有链和联盟链之间的隔阂?如果这一界限被打破了,对行业来讲意味着什么?

吕旭军:是的,既然要打造区块链价值互联网,那么就一定要打破公有链和联盟链之间的隔阂,不因为链的特性而影响到价值的传输, 这也是万维链需要完成的工作。一旦这一界限被打破,就意味着联盟链上的价值可以流入公有链,而公有链的价值也将辐射到联盟链,这是一个虚拟连接现实的过程,我们知道目前来讲联盟链基本上是各企业或企业联合体使用的价值链,往往存在着实体依托和价值承载,而公有链是无主体的价值链,往往代表着虚拟价值,一旦两者之间可流通可兑换,这就是虚拟与现实之间的互动,就像梦想照进现实,公有链将不再是无根浮萍,空中楼阁,而变成切切实实的价值代表,这即是对公有链的助推,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会加速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大浪淘沙留下真金,同时也会拓展实体产业的价值流通,使区块链真正实现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让他成为当前互联网一样的生活基础设施。

:万维链本周发布3.0版本,相较于原先的版本有什么关键进展?

吕旭军:万维链3.0实现了比特币的跨链功能,打通了万维链与比特币之间的价值桥梁,相较于2.0的跨ETH和2.1的跨ERC20,这是有一个突破,因为比特币本身作为数字货币鼻祖其并没有智能合约功能,这就限制了某些机制的实现,而万维链本身的通用性打破了这一限制,将比特币和万维链进行了完美链接,促进了比特币的流通性。对于用户来讲,万维链3.0的上线为他们提供了一条比特币转移流通的途径,他们可以将自身持有的BTC转移到万维链上来以参与更多的应用或交易,而不仅仅局限于在交易所的买卖,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比特币应用空间。

:最后给我们透露下万维链未来的规划吧。

吕旭军:未来发展主要有四个方向。

一是在跨链领域继续深入研究,通过自身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连接到更多的链,让更多的价值流通起来,同时积极推动跨链标准的形成,为未来打造区块链价值互联网提供底层支撑;

二是在共识机制领域深入研究,提出并实现高效安全的共识方法,推动未来区块链共识发展,也为万维链量身打造一套完善合理、社区认可、高效安全、实用好用的底层共识机制,以推动万维链的产业发展;

三是在隐私保护领域深入研究,从效率和安全两方面升级当前隐私保护方案,去繁从简,为用户提供简洁高效的使用方法,以促进万维链应用的扩展落地;
四是在区块链经济模型上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区块链链上治理模式,提出一套由经济学理论支撑的经济激励方案。

四是在生态建设领域深入发展,鼓励和帮助各类区块链应用在万维链上落地生根,在形成各资产承载平台的基础上,为各类实际应用提供平台和便利,促进万维链产业生态形成和发展,打造多资产多应用综合平台。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互联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你可能感兴趣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