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块链新闻 > 正文

长铗:杀手级DAPP可能不在于海量用户,而是海量资产

来源: 互联网时间:2019-03-04 19:04:53

区块链很火,但真正了解区块链的人并不多。一种颠覆互联网的创新技术?一个可以快速致富的投机神话?当前,不少人对区块链怀有片面的认知,有时甚至还是错误的认知。而横跨密码学、计算机、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复杂知识也成为公众了解区块链的重要障碍。

对此,举办了每期14天的读书会活动,活动要求参与学员每天发贴打卡,从而有效督促自己在14天里读完一本区块链图书。最新一期读书会活动选择的图书是《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该书由区块链行业九位大咖联手精心打造,其中一位就是创始人长铗。该期读书活动过半,长铗受邀在读书微信群展开了一次问答互动。

14天读书

当前,在解决比特币网络拥堵问题上,区块大小一直是讨论焦点,这也造成了比特币社区分裂。对此,长铗认为,区块大小、确认时间都是不存在的问题,或者说是人为制造的问题。对于当前激烈的公链之争,长铗认为,未来成功的公链一只手数得出来。互联网时代,应用的诞生催生了一批用户量庞大的行业巨头。区块链领域,市场也普遍等待出现杀手级DAPP。不过长铗说,杀手级DAPP可能并不拥有海量用户,而是运行着海量资金(资产)。如果用一幅寻找互联网杀手级APP的“寻人启事”去寻找区块链杀手级DAPP,可能会找不到。

2011年,一位大三学生在知乎上问:“有 6000 元,有什么好的理财投资建议?”长铗的回答是:“买比特币,保存好钱包文件,然后忘掉你有过 6000 元这回事,五年后再看看。”今天,长铗对此的回答是:“投资自己的大脑。”他认为,对于区块链的理解,最好能跳出代码本身做跨领域、跨学科的自我通识教育,用第一性原理思考推演区块链的本质与发展逻辑。

长铗

以下是学员的提问和长铗的回答,经整理:

问:比特币能不能取代法币?

不能。但是最好的补充。

问:比特币总量2100万枚,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比特币会不会不够用?

或许法币需要与经济规模相匹配,但比特币根本没必要,比特币不是要取代法币。

问:“区块链技术”和实物相结合的溯源是伪需求吗?

目前没看到好的商业应用。区块链不可篡改,但实物很容易作伪,在区块链与实物挂勾这块存在脆弱环节。除非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

问:区块链的信息要向全网广播,又要解决私密性问题,这不是很矛盾?

加密技术带来的便利不是绝对隐私,而是隐私可控。两者一点不矛盾,数据公开与隐私公开不是一回事。

问:网易星球、迅雷的玩客云是私有链吗?

蹭区块链概念的。

问:共识算法的探索长路漫漫,有没有更优的算法?

更优算法?比如比原链的Tensority。不看好非计算性、非竞争性、非成本性的共识。建立非信共识需要投入成本(硬件或电力成本),这在数学上叫不可判定性,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谓非信共识是不需要在共识中有对任何人、任何节点的信任,也不需要引入人的判断与决策,完全是算法的自动化验证,比如挖矿,就是哈希算法的自动验证过程。这个过程中不需要人的判断。那些试图在共识中引入对“诚实”、“作弊”的判断,引入对验证节点的审核机制,其实都把算法的共识偷梁换柱为人类意志的共识,即建立可信共识,这反而使得整个系统不安全、不可靠了。

问:我知道长铗支持Pow,您怎么看EOS的POS这类共识算法?

EOS是一个分布式系统,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区块链。区块链是分布式系统的子集。EOS也不需要、不存在区块这样的数据结构。

问:闪电网络如何解决中心化问题?

不需要解决,闪电网络本来就是一定程度中心化的。你不能在满足安全这一前提下,既要效率,又要去中心化。

注:2014年,长铗提出了“区块链不可能三角理论”,即安全性、效率和去中心化三者不能同时共存。

问:不可能三角有什么理论证明和推演过程?

不可能三角是归纳出来的,在分布式计算领域存在“一致性、分区容错性、可用性”的不可能三角。在分布式域名领域存在“安全、去中心化、人类可读”的不可能三角,区块链也是个分布式系统,建立非信共识需要投入昂贵成本。于是我猜想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去中心化与效率是不能相容的。

目前尚没有证明,但我发现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归约到另一个问题,即数学上的希尔伯特公理体系也存在“不可能三角”。在公理体系中,如果命题满足独立性和一致性,那么将不具可判定性。不可判定性已经被丘奇和图灵证明了,从这个思路出发,其实区块链不可能三角也是可被证明的。从第一性原理上讲,它们是相通的,一致性其实就是安全性,即命题之间不能相互矛盾。独立性就是去中心化,每个命题之间不可能相互推导出来。可判定性就是效率。不存在一个通用算法,可以提前验证一个命题是否成立。

问:区块链发展面临的问题,比如区块体积太小,确认时间长等,有没有比较好的应对措施?

区块大小、确认时间这些都是不存在的问题,或者说人为制造的问题。区块容量不应该用字节来计算,还应该用资金量来计算。虽然字节容量不变,但资金容量会扩大。确认时间是伪命题,对于POW机制的区块链来说,确认快,安全性降低,这是个攻击成功率随时间指数增长的赌徒破产问题。比特币也可以零确认,知识安全度不如6个确认高而已。

问:DAPP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能不能像移动互联网一样有大规模的落地应用,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不会,杀手级DAPP可能并不是海量的人在使用,而可能是海量的资金(资产)在使用。如果你用一幅寻找互联网杀手级APP的“寻人启事”去寻找区块链杀手级DAPP,可能会找不到。

问:智能合约执行需要事件触发,“事件”本身依赖输入,并非全自动,在输入环节是不是存在恶意行为的可能?

所以我看好AI与区块链的结合,让智能合约真正的智能起来。可以关注“预言机”技术,这一块比原链会发力。

:预言机提供了智能合约在合约条款得到满足时运行的必要条件,这些条件可以是与智能合约有关的任何东西:温度数据,支付完成,价格变化等。预言机本身也是一种智能合约。

问:现在这么多公链,未来需要多少条呢,最终格局会怎么样?

成功的公链一只手数得出来,但不成功的公链会一直存在,且数量庞大。

问:比原链的愿景是建立一个全球性、开放的数字资产登记平台,一条垂直领域的公链。在资产登记方面,比原链的优势在哪?是否存在资产上链的智能合约模板?需不需要扩容?

1、可以拿以太坊和比原链进行比较。以太坊基于账户系统,链上存在的是个人账户信息和合约信息,合约定义时就确定了发行资产的管理框架。所有人对自己资产的操作都一样,无法个性化定制。所以说个人资产在以太坊上只是一个计数器功能,难以区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获得资产的实际属性。

比原链则基于资产系统,链上存有资产的发行交易和销毁等信息,资产拥有者可以自定义合约,完全自由处理个人资产,甚至无需指定具体接受人,只要满足条件,任何人都可以从合约中提取资产。从安全性来看以太坊合约因为是基于数据的加减,并没有对数据合法性进行约束,需要额外增加数学安全库进行保障。比原链基于BUTXO,在底层就对合约数据的合法性进行严格的校验,省去了开发时的麻烦。

2、现在有一系列资产管理的合约模板可以使用,包括期权期货管理,资产Token发行,去中心化交易,抵押贷款等功能。

3、比原链主要基于协议二层扩容, 设计了基于联合楔入模式的比原侧链。所有比原链主链上的资产都可以被“锁定”,然后在侧链上“释放”,进行交易。侧链可以使用多种共识模式提高交易速度,同时保护隐私性。当侧链资产需要回到主链时,通过合约“锁定”侧链资产,同时“释放”主链资产。

问:2011年,一位大三学生在知乎上问:“有 6000 元,有什么好的理财投资建议?”长铗您回答:“买比特币,保存好钱包文件,然后忘掉你有过 6000 元这回事,五年后再看看。”今天再问同样的问题,您会如何回答?

投资自己的大脑。

问:60、70后要怎么跟上时代步伐,学习区块链知识?

有个笑话说,如果身边的大爷大妈都在疯狂投资某种资产,说明离场的时候到了。这反映信息传递到年龄较大的人群时已经是最后一棒,大爷大妈往往沦为接盘侠。但不断学习、开放心态是消除信息不对称的良方。在啃技术、学习各项软件操作流程上60后可能不如年轻人,但在识人、保持平和心态上,60后有经验优势。最好的投资是看准趋势,选对靠谱团队,押注长跑选手,做长期价值投资。

对于区块链的理解,最好能跳出代码本身,去做跨领域、跨学科的自我通识教育,用第一性原理思考推演区块链的本质与发展逻辑。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互联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