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块链新闻 > 正文

为什么区块链距离成为主流还需要十年

来源: 互联网时间:2015-12-13 10:28:00

编者注:作者克里斯·斯金纳(Chris Skinner)是一位银行业和技术老将,他在金融服务俱乐部(Financial Services Club)担任主席,该组织创建于2004年。

waiting

我经常被问到,我所概述的东西需要多久才能发生改变,而我的答案是10年到20年之间。

使用区块链和手机,在互联网上构建一个实时的,几乎免费的金融网络,它在变成主流之前,至少需要大约10年的时间。“哦,”有些人会说,“这是有一段路要走,我们可以谈一些很快要发生的事情么?”

这是一个有趣的反应,当然,我们可以谈论 Apple Watch支付应用如何行不通,或者是 Chase Pay,但拜托, 我不是要谈论渐进式的创新,我们要谈论的,是根本的创新。

使用共享账本来重建整个金融市场,将有70亿人通过手机加入到这个金融网络,这才是大项目。Stripe的另一个应用是有趣的,但它并没有带来巨大的变化,我们接下来会看到它顺流而下。

那为什么这种根本性的改变需要10年的时间呢,而且是至少?这是因为,任何主要的改变想要成为主流,它需要多久的时间,与“瀑布效应”是有关的。

瀑布效应是这样的:从想法到实施,再到被接受,最后成为主流,这是一个级联的过程。而且你要明白,这里面会有很多的参与角色。

初始点

它以一种新技术为起始点,例如区块链共享账本协议。

这种技术已经被内置到一些强大的供应商,例如Blockapps, Chain, Chainalysis, Case, Circle, Coinbase, ConsenSys, Epiphyte, Ethereum, Eris, LedgerX, R3CEV, Ripple, Symbiont, TradeBlock等等,这些公司进行创新,允许这项技术能够被采用。

然后,那些大型的技术供应商也开始了他们的计划,加入到这些创新者的队伍当中,为他们的银行客户提供合适的架构。

有人说,原有的科技公司,他们的改变步伐太慢了。

事实上,一些人认为,真正的问题并不是银行的遗留系统,而是其原有的供应商,但是,嘿,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最终,供应商将采用这种技术,将它们整合到自己的框架和体系结构之中。

黄金时间段

接下来,就是银行的黄金时间段了。

这又会是另一段征程,因为银行必须适应由他们现任供应商和创新型创业伙伴提供的框架和体系结构。

这需要时间,而不同的银行在处理速度上也会有不同。

比方说,这需要大约六年的时间,也就是中本聪白皮书中的共享账本概念真正地被银行的概念验证(poc)所接受并使用。

而POC到实施再到主流的应用,在很多情况下,仍然需要3-5年的时间。

为了便于讨论,我们认为从中本聪白皮书到主流金融机构的吸收,这个过程需要10年的时间。

消费者的改变

好了,假设主流金融机构已经准备好了,但企业和消费者还没有接受呢。通常,银行可以进行创新,有时甚至创新的速度是快的,但他们的消费者也需要时间来进行改变。

公司会因为成本的降低和处理速度的改善而采用一种技术,比方说银行和他们现有的技术提供商,但这些企业的原有系统和原有供应商也需要适应并接受这种改变。

这又需要5年的时间,最后,消费者可以享受到这种服务。但问题是,他们会想要这种服务么?

很多银行的朋友告诉我说,每次他们更新完自己的银行app,添加新的功能和更改下接口之后,这些应用的净推荐值(NPS)就会下降。

这是因为,80%的客户不喜欢改变。打击!

因此,想要客户接受一种全新的,更便宜和更快捷的服务,恐怕这也需要几年的时间。最后,我们就到达目的地了。

到达之后的加速

但是,这个瀑布效益:新技术——》创业公司开发者——》现任的供应商——》主流市场的应用——》主流市场的客户——》最终,客户的用户。这意味着,任何重大的技术改革,需要至少10年的时间,也许会是30年。

毕竟,移动电话的发明是在1973年,但它花了近30年才成为了主流。

你会说,应用可以在几秒钟内就能实现病毒式传播啊!但这些东西,是当你在完成底层架构的改变之后才能够实现,这就是为什么说,突破性的改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一旦你做出了改变,那么任何基于这种底层架构的创新,都可以以光速进行移动。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区块链距离成为主流,还需要另一个十年,因为它正在改变金融的地基,轨道和道路。

原文:http://www.coindesk.com/blockchain-decade-away-mainstream/
作者:Chris Skinner
翻译:隔夜的粥
稿源(译):资讯( http://www.8btc.com/blockchain-dec…way-mainstream)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互联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