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比特币新闻 > 正文

专访Mikko:货币学者视角下的稳定币

来源: 互联网时间:2019-01-19 11:32:32

很多人都不知道Mikko,当我在例会上提出要采访Mikko的时候,同事们脸上的黑人问号让我倍感压力。

10月的一个周末,我在上海参加了一场主题为“稳定币与货币理论”的线下活动。Mikko是其中的一位演讲嘉宾,他的演讲题目是“Stablecoin and Eurodollar(稳定币与离岸美元)”。说实话,整场演讲听下来,我只记住了他的开场白。他说:

“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讲的主题是‘Stablecoin and Eurodollar’。我在stablecoin这个领域写了很多字,光是那个手册就写了2万4千多字吧。然后,我再写的话,下一版应该就有3万字了。如果我不写的话,可能很多公众号里有关stablecoin的文章就写不出来。因为过去一个月里,我看到的火的文章,大多都借鉴了我那篇文章的核心内容。但没关系啦,大家都要活命嘛。”

(现场笑)

从9月GUSD和PAX被批准合规化,到10月USDT的闪崩,稳定币无疑是近两个月圈内最热门的话题。虽然网上有很多分析稳定币的文章,但是极少有人从货币学的角度去研究稳定币,而Mikko就是其中之一。上述开场白中的“那个手册”,指的是他7月份发表的《稳定数字货币手册》。该手册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哲学角度阐释了稳定数字货币的概念。

尽管看的懵懵懂懂,但我觉得能用货币理论解释稳定币的人也算是个“奇葩”。于是,活动结束后,我向Mikko递了名片,并相互加了微信。四天后,我去上海采访了他。

1

今年28岁的Mikko,本名叫朱尘,戴着眼镜,身高1米9,瘦高的身材让我想起了中国男篮的周琦。

他是一个很随性的人,高中的时候沉迷游戏、爱看闲书,以至于高考失利,没能读大学。不过这段时间,他闲暇时会阅读哲学、经济学方面的书籍,这为他以后做投资、从事宏观经济研究以及创立巴别塔自由主义研究社埋下了伏笔。高中毕业后,他开始专职做传统领域的投资,期间他知道了比特币。他的淘宝里,仍能找到2012年2月20日购入比特币的历史记录

当时的Mikko被比特币吸引了,他经常在豆瓣上和一些自由主义者讨论比特币,并着手货币理论的研究。然后他认识了烤猫,后者曾在消失之前,将500万的资产交给Mikko打理(原计划是1千万,分两期,第二期交付之前烤猫消失)。Mikko认为,比特币的财富效应吸引了一批“无聊”的人进入这个圈子,这让他很失望。于是,他在2014年底选择了清仓退圈

我问他,既然在2014年就退圈了,那为什么还要写稳定币的文章。Mikko说,他平时是做传统的货币理论、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方面的研究。之所以写稳定币的文章,是想给一些圈内的好友看下,不要被一些稳定币项目骗了。把稳定币的本质写清楚后,他们就不会被一些项目所蒙蔽。

我们知道,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快速发展,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货币虽然市值大,但价格波动也很强烈,因此难以成为有效的交易媒介和贮藏手段。稳定币的诞生,主要为了解决加密货币的价格波动问题。

然而,稳定币并不总是“稳定”的。10月15日下午,USDT出现闪崩行情,从6.79元一路下跌,两个小时之内跌破6.24元,跌幅达7.5%,场外折价接近2%。对此,Mikko在微信朋友圈评论道:

“就像我周末活动时所说的,tether的设计即危险又精妙,爆死于透明度,存乎于薄纱中。”

采访中,他向我解释了这条朋友圈:

“这其实是个理论上的信任问题。假如你怀疑一个人背叛了你,然后你就去搜集这个人背叛你的证据。后来,你搜集了半天都没找到证据,但是你不会因为找不到证据而放弃怀疑,因为你认为只是自己没找到证据而已。

货币市场就是这样,如果你怀疑托管行有问题,你又找不到证据,那你就会一直怀疑USDT有问题,但是你越是怀疑有问题,就越可能有问题。因为怀疑,你有可能去挤兑。但是USDT的设计是有问题的,无论它存在多么安全的银行,它的资金是存放在那家银行,可那家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不可控的。

因此,当你怀疑USDT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走在自我毁灭的路上了。”

实际上,这并不是Mikko第一次对USDT产生怀疑。

2

关于USDT的争论,我们可以追溯到今年1月份。当时网上出现了一篇名为“The Tether Report”的匿名报告,剑指当时最热门的加密货币–USDT。

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月4日,Tether 一共增发了 91 次 USDT(转账到 Bitfinex 的钱包地址)。该报告提出了审计疑问:Tether 是否在没有收到美元的情况下就向Bitfinex的钱包里转账USDT,并将USDT用于购买低价的比特币来牟利或者操盘。并否定了“USDT增发与比特币上涨不存在相关性”的假设,认为“USDT 的增发应为本轮比特币上涨负责40%”。

那段时间起,Mikko开始研究稳定币,他最常用的分析工具是资产负债表。他把整个Tether的稳定货币机制分为四张资产负债表(事实上这张图还可以扩展下去),每一个T字表的左边是资产,右边是负债,箭头表示四张资产负债表的嵌套关系。

10566547-05d50b27ca202a03

中间的Tether公司的T字表(资产负债表)。在右边的负债,发行的Tether即是所有持有Tether的使用者对Tether公司的债权,而是Tether公司的债务。我们最右边的Psyducks代表广大的Tether持有者。原先这些持有者的资产是银行存款(Deposits),或者美元现金(Federal Reserve Notes,缩写为FRN),前者是银行的负债,后者是主权货币当局的负债,体现在左边的美联储和Bank A的两张T字表的右边(作为负债)。

他在文章《稳定数字货币的逻辑与其不可及性》中写道:

用户买入Tether的过程,实际上是把自己的资产降级了。因为原先他们持有的是主权货币当局的负债,他是政府的债权人,或者是银行的债权人,而且这部分债务由存款保险的限额所担保,因此也算是有限担保的政府债权人。

但买入Tether以后,他就变成私人公司的债权人了,即稳定数字货币发行方的债权人,这意味着Tether的持有者暴露在公司的信用风险之下。因为银行存款和美元现钞都是政府担保足额兑付的,不过Tether作为中心化的机构,在自己的白皮书当中已经诚实地言明这种风险。

Mikko将基于特定法币(或法币存款)作为抵押品的稳定数字货币,统称为数字离岸美元。他认为,Tether的实质就是一种数字离岸美元,因为它的整个发行与创生机制与传统的离岸美元非常类似,只要一家银行在美国在岸拥有美元存款,他就可以在离岸发行美元,并以在岸美元作为抵押品——只不过,离岸美元的业务并不在100%足额准备的前提下开展,银行都希望通过信用扩张和货币创造来受益。而Tether的发行机制是近似的。他还指出:

Tether的问题并不在于其超发、滥发和暗箱操作,这种问题只要通过定期的流动性准备和资产负债表每日申报(类Basel那套监管体系)的手段来监管就可以随时化解,中心化管理和透明度问题根本就不是稳定问题背后的真正症结。症结在于,假设你完全透明,通过各种托管,和各种Trustless(去信任)的机制,打造出一种完美的名义上的“稳定货币”,它在本质上还是:

1.政府货币的代币以Tether为例,即美元的代币,对联储债权。无论你嵌套几层金融中介,最终的终点只要是联储的负债,那就是主权负债在担保你的稳定货币。既然永远无法逃离主权资产负债表,那么创造一种基于法币的稳定货币有什么用?如果你的最终担保(法币)并不稳定,那你能基于它创造一种稳定的货币吗?

2.面对无处不在的信用风险,这在投资组合理论上是个多元化问题。即假设你想逃离主权担保,那实际上稳定货币的发行者变成了一个资产管理者(AssetManager),他需要通过自身的资管能力来维持自身的负债稳定性。而如何选取资产等问题都是传统金融领域内的问题了。和是不是区块链、有没有数字货币技术做支撑没有关系。

Mikko说,在10月15日USDT闪崩的那一天,有7、8个人让他写评论,但都拒绝了。因为如果写的话,就得引向USDT的资产负债表问题。写出来万一引起市场波动,blablablabla,我不想大家空仓都亏钱。

我:……

尽管没写USDT的评论,但他向我透露了下一版稳定币手册的写作计划。他认为,如果把数字货币的团队看做是“数字央行”,那么他们就应该引入“数字财政部”、“数字债券”等概念

因为既然要走传统的道路,那么他们就要使用这些金融工具。很多人认为货币政策是由央行决定的,但其实央行只是财政部创设出来的一个机构。所有货币本身的价值都是主权的税收权力。如果你不能设计出带有主权价值的数字货币,那么这种数字货币就无法像传统货币一样,被人们直观地接受。

3

其实关于稳定币的问题,我们并没有聊得很深入。一方面是因为他对稳定币的理解基本都写在其文章里了,另一方面是因为作为采访者的我不懂货币学。正如Mikko在采访中所说,就目前网上公开的资料来看,国内能在稳定币这个话题能和他无摩擦沟通的,或许也只有潘超(MakerDAO经济研究员)了,可能99%的人都不理解基础的货币学

尬聊了半个小时后,我把话题从稳定币转移到了最近同样很火的STO(证券型通证发行)。有人认为,通过STO对现有资产进行Token化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将可能于2019年开始爆发;也有人认为,在证券化代币仅仅将传统证券进行代币化的情况下,从现行法律和监管的角度,进行STO几乎没有优势。Mikko更认同后者,在他看来,STO、通证经济等新词只不过是货币学的一种同义反复

“STO这个概念其实很早就有了,当年烤猫和我闲聊的时候也有过类似的想法,说‘所有资产上链,以比特币计价,然后开交易所’,类似的概念。”

他承认行业肯定是朝着合规化的方向发展的,但是他对此并不乐观。因为比特币本来是外化于主权当局的私人货币体系,如果所有的数字货币都往央行的范畴内去靠,接受银行业监管,接受传统的会计准则,接受传统的资产负债表的框架。一旦变成了传统资产,那就会按照传统资产给这个行业估值。

这样的话就失去了原本乌托邦的性质,行业里比较乌托邦的从业人员就会流失掉,数字货币就会因为外化于传统行业和法币体系,而只能在非常狭隘的环境里生存

虽然Mikko在2014年底就退出了数字货币的圈子,但是他一直关注着“货币理论与数字货币”的交叉领域,其中包括稳定币、央行数字货币和证券化等主题。按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爱之深,责之切”,因为热爱这个行业,所以选择离开这个行业,这一点和Netscape公司的创始人吉姆·克拉克(Jim Clark)很像。

小记: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向读者展示货币学者视角下的稳定币,但事实上,“货币学者”不算是一种职业。Mikko在没有生存压力之后,开始大量阅读、搜集宏观经济、金融市场等领域的研究报告,并翻译、写作这些领域的文章,这个习惯他至今保持了8年。货币也是其重点研究的领域之一。“学者”一词则来自于台湾作家李敖的微博认证–“学者李敖”,Mikko对此非常认可。所以才有了“货币学者”的称谓。

我问他会不会担心自己的货币理论可能出现错误,他说会的,所以要多读书嘛。因此,本文所述不构成投资建议,币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熊市不读书,牛市接着哭

推荐阅读:

《稳定数字货币(STABLECOIN)的逻辑与其不可及性》,2018年2月
《稳定数字货币的逻辑与其不可及性(二):抵押品》,2018年2月
《稳定数字货币的逻辑与其不可及性(三):终极锚》,2018年2月
《稳定数字货币手册》,2018年7月
《稳定数字货币手册(Beta Version)》,2018年7月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互联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